我的2023年
2023年,已过去四分之一。
是一个转折点。
写了很多文字,有的是工作,有的是专业,更多的是“创作”,大多是为了感恩和回复好友们的微信祝福,这个顺口溜,写个打油诗。也曾试着填了几阙古诗词,却不伦不类,不敢再亵渎,况且写诗词这件事,是可遇不可求的灵感,没有深厚的古诗词的阅读背诵量,没有古汉语文字规律格律格式,这是很难有这方面的灵感的。
本身,写作就是一种灵感,说是天赋吧,好像没那么高贵,就是一种多读后的词量的积累,尤其是成语,排比句的罗列,慢慢的,就会生成自己的写作风格。前提,得多读。
其实我没读过多少名著,也没读过什么名人诗集,曾经很羡慕同学写作文能够引经据典,开头会有一句名句或者诗词,另起一段时再来一句名人名言,当时羡慕的不得了,就把这些别人文章里提到的精品佳作名人名言中外名著的短文抄下来,自己在写作的拿来用一下,装个逼,就像自己也读过莎士比亚罗曼罗兰一样,其实,就读过那一句。
我对文学的启蒙读物是武侠小说和评书。第一部读的武侠小说是《三侠剑》,里面有个功夫叫金钟罩铁布衫。听的第一部长篇评书是刘兰芳的《赵匡胤演义》,这都是在上第一个三年级的时候。不错,是第一个三年级,我上了两个三年级,蹲级了。那时小说里的字还认不全,可这不耽误身临其境的入迷和激动,时不时也会“哼哈……哈哈哈……”两声,笔画两下,还会和小伙伴们分享情结,也不管人家喜不喜欢,跟年龄比我大些的小叔叔们交流故事情节(武侠小说是从他们那里借来的),说到不认识的字的时候会用“那个什么”代替,有时小叔叔们会告诉我那个不认识的字念什么,那时很多小说都没能读完,因为小说也是小叔叔们与他们的同学或朋友交换来读的,往往会急着要回去,我读小说都是在寒暑假里,其他时间那些小叔叔们也都上学不在家,找不到小说。
我读武侠小说都是在村里找个安静的地方,比如邻居还没完工的新房子里,地头的麦秸垛堆里,那时(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吧)我们那儿盖房子都是有点钱盖一点儿,有点钱再盖一点儿,一栋房子可能一年半载都住不进去,有的可能时间更长,除了着急找对象或者结婚的户家,房子建的快些。
曾经因为躲在邻家新房子里看小说吓坏了一家人,算作童年趣事,下次再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