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和他的朋友们读书

算算《聊斋志异 丁前溪》人情往来账

2018-05-06  本文已影响16人  觉史氏

《聊斋志异 丁前溪》表面上讲了一个好人有好报的俗套故事,其实反映了世家大族的某种处事风格,有钱就是任性。

原文开头:“丁前溪,诸城人。富有钱谷。游侠好义,慕郭解之为人。御史行台按访之。丁亡去。”

聊斋前几卷里名字作为篇目的,两个字居多。

写到第十二卷,感觉两个字不够用了,开始三个字居多。

但凡用三个字的人名做篇目,此人是山东人,且开头顺序是:“XXX,某地人。”

那么,这个人有一半以上概率是真实人物。

比如《金世成》、《邵世梅》、《李象先》。

《丁前溪》也符合这个不是规律的规律。

丁前溪,名綵,官二代,号前溪。

根据广西师范大学杨东甫先生的考订,丁前溪大约生卒年在1533-1603年这个范围,没确切年份。

杨先生专长于研究散曲,关注丁前溪是因为丁是明末的散曲大家,《全明散曲》收录了丁的作品有116首之多。

丁家写散曲是家传。我在《聊斋志异 耳中人》读后感《谭晋玄他是谁》里介绍过丁耀亢。丁耀亢的从祖即丁綵。丁耀亢的祖父丁纯(字质夫),从父丁綵的四儿子丁惟恕皆工散曲。

丁耀亢从小生活在一堆散曲艺术家中间,后来成了明末数得上的戏剧家。

丁前溪的身份证住址放在现在应该是胶南市大村镇西南村人,以前这里属诸城管辖。

前溪的号来自村之西的濂溪。

丁綵,行二,居东。其兄丁纬居西。

濂溪北来,绕村前而南入白马河,所以丁纬取号围溪,丁綵只能取一段,号前溪。

这条溪在我读后感最后附录的丁綵的诗歌中可以看到其走势。

丁家是山东科举世家,号琅邪丁氏,丁纯的二儿子,丁耀亢的爹是进士。

丁纬的三个孙子,一个重孙,共出了四个进士。

明清丁家官至从正一品1人,正二品1人,从二品1人,正三品5人,从三品4人,正四品4人,从4品3人。

五品以下,厅级干部那还叫官吗?

丁前溪对于当官没兴趣,更喜欢做大侠。他看到当时青州知府年轻,想当然地认为其没啥行政经验,就伙同诸城十字路村的表弟藏某一起造了一个假案,来考验年轻的知府。

所谓“御史行台按访之”这句,说的就是执法机关上门调查假案之事。

事发,丁前溪充军辽阳,即所谓的“亡去”。他运气好,秋天充军,次年春天就被释放回家了,在辽阳的破草庐里没住多长时间。

藏姓是诸城大姓之一,排名第一,进士举人一抓一大把,诗人臧克家即诸城藏氏后人。丁前溪的表弟在报假案事件中的结局如何就不得而知了,估计也被轻轻放过了。

尽管在辽阳民宿里丁前溪写了很多痛斥权贵的诗歌,但他回家之后显然乖巧了很多,并没拒绝和官宦往来,丁惟恕的散曲集序言是工部尚书钟羽正写的。

再说丁家自己就那么多官,属于他所痛恨的阶层,不和官员往来亲戚都没得做。

贫穷限制了想象力;平民不知道官二代想出山是多么的容易,不用自己脚走一步,会有许许多多人抬着下山的。

丁前溪“君少年”时武侠小说看多了,“仗义负气,重然诺而轻千金”,所以才会有聊斋里去安丘农家乐吃住一宿,回头就“车徒赍送布帛菽栗,堆积满屋……又婢(1人)”,统统给了那个杨姓农夫。

说错了。

不是农夫,而是一个农村坐庄卖外围六合彩的。

就我在粤东村镇之所见,随便一个小庄家都能靠这门生意养家糊口,老杨混得给汽车加油的钱都没有,失败。

其实不止丁前溪出手大方,丁质夫也尚义喜施。

丁耀亢在《约族中兄弟入斋堂岛不从》说丁氏族人:“性多豪侠,尚气节,挥霍有智”。

好一个挥霍有智。

丁前溪送老杨回家前,为了照顾老杨的面子和职业自尊,特意安排了一场赌局,让老杨坐庄“走伻招诸博徒,使杨坐而乞头,终夜得百金,乃送之还。”

明代一个县长,正七品,年俸90石米,也就是6372公斤米,12744斤,每斤米我在《聊斋志异 四十千》读后感里算过,万历年间约等于2.45文,县长年收入约12744X2.45=31860文,52两多一点的银子。

老杨从胶南市拿走了接近一个县长两年的工资,这些可不是丁前溪送的,人情却算到了他头上。

最后,惯例。

丁前溪的这首诗写得还是不错的,虽然第一句抄了老杜的。

顺便说一句,简书 和 豆瓣 上有个作者叫冰眉铁面的,他抄了我《聊斋志异 耳中人》的一整段,后面我的解释没抄,所以抄错了。

抄可以,请认真。

南商调 集贤宾《山居》 丁前溪

清溪一曲抱村流,傍沙提柳密花稠,稚子山妻三四口。

听一会鸟语莺喉,学一会钓叟,小茅棚侭可藏头。

腥鱼浊酒,掩柴门无虑无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