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神剧里绝非真相,除了少剑波潘冬子,还有另类英雄
本文首发于悦史君的微信公众号:历史这样说
现在虽然大家整体上看电视的比较少了,但提起抗日神剧,相信不少人都能说出一两个片段,这样热血沸腾的镜头不仅没能让人感到痛快,反而觉得是对历史的亵渎和不尊重。
经典的文艺作品当然有,比如少剑波和潘冬子,虽然经过了数十年的岁月洗礼,但还是令人觉得栩栩如生,非常形象。
当然,抗日战争持续时间长,英雄人物辈出,并不是每个人都是正面人物,少不了有一些瑕疵,比如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梁晓声的转型之作《重生》,刻画的就是一个在特殊年代的另类英雄。
主人公王文祺有文化有地位,在日军侵华的年代,是一个地方上比较受人尊重,而且是日子富足的角色,然而,一次日军进村扫荡,为了搭救一位莽撞村民的性命,他不得不装着卑躬屈膝,跟日本人套近乎。
王文祺的做法固然救了人,但不明就里的乡亲们,认为他是一个勾结日本人的汉奸,对他的态度一下子就变了,王文祺不敢说出真相,只能默默地把泪往肚子里吞。
我们都知道,大汉奸汪精卫年轻时,曾是一个追求进步的爱国青年,还留下“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豪言,可他后来为了争权夺利而进行的一系列卖国行为,使得这豪言反而成了讽刺,也注定了他不可能翻身。
王文祺当然也知道问题的严重性,但日军的威胁就在眼前,隐忍既能保全自己,更能挽救村民们的生命,他决定继续跟日军周旋,就算被日本人践踏,被村民不理解,也在所不惜。
这样的两面受气,可比现在大部分男人夹在老妈和老婆之间的受气要严重的多,但家小国大,在真正的大义面前,王文祺这样的爱国者还是能够经得住考验的。
王文祺由于医术高,在县城的老鬼子需要他,甚至把军妓都给他用了,但王文祺的屈辱感仍在增加,乡亲们对他的态度也越发恶劣。
抗日战争终究迎来了最后的胜利,为了保护300多个同袍的姓名,王文祺再次冒险进了县城日本兵驻扎地,在饭菜里下泻药来办鬼子们,并且神不知鬼不觉地把人质放了。
随着日本兵被里应外合拿下,老鬼子自杀不敢,在王文祺的挥刀之下,也结束了生命,王文祺也走向了重生。
应该说,到这里梁晓声的笔墨都是很浓重的,确实很形象地写出了王文祺这个主人公,也写活了村长、韩柱儿等配角。
之后的故事直到改革开放以后,几十年的风云变幻、岁月沧桑,基本上是一种履历汇编的形式来进行的,虽然也写出了王文祺夫妇在特殊年代的悲苦遭遇,以及村长、韩柱儿等人的不同命运,但总的来说是细节很不到位。
王文祺夫妇在香港有富豪亲戚,回来之后的一系列善举,再加上县城里招商引资的需要,老俩口基本上被神话,之后的故事,可以说是笑谈了。
整体上来说,《重生》塑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抗日英雄形象,很多场景设计体现了梁晓声的笔力和巧思,是一部值得认真阅读的佳作。
作者:悦史君(资深媒体人,文史专家,作家,观止读书会发起人,书评人 微信公众号:历史这样说)
我是悦史君,2020我们一起努力!
悦史君新书《大汉史家:班氏家族传》正在全网热销中,欢迎阅读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