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梦的解析》(一)有关梦我们知道多少?

2018-08-02  本文已影响36人  yu4hao4

我们每个人都做过梦,但我们对梦真的了解吗?

《梦的解析》这本书是奥地利心理学家西格蒙得·弗洛伊德创作的心理学理论著作,本书告诉我们梦是一个人与自己内心的真实对话,是自己向自己学习的过程,是另外一次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人生。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本书,学习有关梦的知识。

接下来我给大家分享以下三点:1. 以前人们对梦的看法;2.如何解析我们的梦;3. 梦是对自身愿望的实现但却被改装过。

01

尽管现在我们对梦并不是十分了解。但在史前时期,人们对梦的了解仅源于他们对宇宙和灵魂的认识。没有科学,只能依靠自身的猜测。

他们坚信梦与超自然的存在有关,所有的梦都是他们所信仰的鬼神所带来。

因此,梦的多种多样,令他们很难形成一套系统的理论。所以,古代哲学家对梦的评价取决于他们对世界的看法。也就是凭借主观推断,并没有任何能解释的理由。

而亚里士多德也曾谈到过梦,当时他认为梦是由心理因素而产生,并非依靠自然,源于人的本身。

我们可以知道亚里士多德之前的人们不认为梦是一种精神活动,而相信神秘因素的存在。

当时没有科学,没有如今发达的信息传播技术,这些都制约了人们对梦的研究。

02

对于梦的解析,由于我们对世界的看法有所不同,因而我们对梦的解释也会不一样。在这里,我们将了解几种解析梦的方法。

第一种是将梦看做一个整体,尝试用别的东西来取代。这个方法实际上可以看成,用“想似”的原理来解释梦境。

而解释是否正确,这就要看释梦者的主观感受了。正是因为这样,释梦在以前看来,仅属于一些佼佼者所具有的能力。

第二种则是将梦视为某种密码,每一个物体在密码本上有对应的解释。

显然,这种方法是错误的。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梦境里的含义显然不同,那么怎样解释我们的梦境才合适呢?

书中的方法是:自我观察。

在这里,我们要分清“自我观察”与“反省”的区别。

我们在反省的时候,会运用批判能力,拒绝一些会使我们感到不安的东西,而其他的一些观念,甚至还没到意识境界就被杜绝。

但是,我们在自我观察的时候却能抑制自身的批判力。让观念顺利的到达意识境界,假若我们能做到这点,将会有无数的意念出现,能毫无遗漏的浮现到意识里。

最后在整合所有的观念,选出最为恰当的,就能对梦加以解释。

同时对梦的形成也可以做出合理的解释。人们在入睡前,因为某种批判能力的松懈,导致“疲乏”的感受出现。也就会随之产生各种想法,进入潜意识境界,帮助我们产生梦境。

由此,我们还能知道,一位优秀的艺术家和一般人的区别。

那就是优秀的艺术家会放开自己的心灵,让所有念头涌入脑中,并一一保留。最后再慢慢检查,这样就不会让灵感溜走,就能够写出优秀的作品了。

而一般人则会控制自身的批判能力,为了防止自身陷入混乱,而阻止了灵感的迸发。因此,缺乏灵感是因为我们对自己的想法批判的太早或太严格。

而这正是一般人和优秀艺术家的区别所在。

所以,解释梦境合理的方法就是:全神贯注与我们身上,包括生活中的小细节。一段一段的回忆我们的梦,并放任念头产生,最后再一一检查,并从中选出最好的解释。

03

最后,“梦是愿望的实现”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呢?

书中写的是,我们的梦中的实现的意愿,是代表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渴望做到,而并没有做到的事。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立马举出反例来,认为我说的是不对的。但是请别着急,我还没说玩呢。

只有少部分梦才会直接表现出意愿,大部分的梦都经过加工。真实的意愿被埋藏在梦境中,需要我们仔细回想,并联系以前发生的事加以解释。

最后,我们都能找到自身在现实生活中未满足的意愿。可以这样解释我们的梦:梦是一种受抑制的愿望经过改装实现。

也就是说,你的梦是对于自身未满足的需要而进行补偿的一种方式。

通过本文,我们可以知道。以前的人们对梦的认识是很粗糙的,尽管我们对待梦的认识还不够深入,但已经能够对其做一定的解释了。

大部分梦不会直接展现出我们的需要,因此在解析梦的时候,要放开自己的心灵,打开阻挡意念的大门,这会帮助我们找到自身的需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