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谁而活
这是一个真实的事,有一天晚上十二点多,我以前的老师突然给我发消息,让我帮她一个忙,她说她女儿离家出走了,让我去劝阻一下。
问清事情原委后,让我陷入了两难,一方是我的老师,一方是我的好朋友。我有这么能,能解决好中国式家庭教育吗?我的朋友成绩很好,但是被我老师逼迫去读了师范,昨晚跟老师聊的时候,我问她为什么做这个决定,老师说教书挺好的,工作稳定,以后也有退休金,再不济每个月也有几千块钱。我当时大跌眼镜,在我印象里,老师的家庭教育是很成功的,儿子上的是哈工大,女儿成绩也优秀,但是对她这个说法,我真的是不敢苟同,如果一个人混的一个月连几千块钱都赚不到,你再为她操心有用吗?
言归正传,我们今天说说中国式教育,父母总以为给我们的是爱,不过是爱控制。就拿我的朋友打比方,她的文笔很好,我是她忠实的粉丝,自以为我是一个自控能力很好的人,但是我读她写的小说会上瘾,经常催她更新,但是老师总说她不务正业,据说还以死相逼,我真是不明白,到底是她在过她的人生,还是你在帮她过人生,凡是一个父母过度介入到一个孩子的生活当中,这孩子永远都不会幸福了,就算她在你的威逼利诱之下决定听你的,但她心中总有个结,这个人生不是我自己选的,所以她会千挑万选的证明这个生活不是她想要的。我不是说教书不好,如果一个人的志向就是为了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我肯定很尊敬他(她),事实上我也非常尊敬每个老师。但是我看到的是一个母亲扼杀孩子的文学梦,就算是最坏的结果以失败告终,也是她人生最精彩的一笔,因为她为自己的梦想奋斗过。
父母过度干预孩子的生活,不止是扼杀孩子的梦想,还会直接导致孩子没有内心边界感,我身边也有这样的例子。观察他们说的话也是大同小异,常听的几句就是:我爸妈说;我妈妈叫我不要…一个正常的家庭关系,其实是去角色的,也就是说:父母不用一直带着“父母的外套”,那样会强加给自己更多的责任;我们也不能一直把自己当成长不大的“孩子”那样成为不了一个独立的成人。一个健康的关系,其实是两个完整个体的关系,而不是相互依附和控制。我们都需要在爱中,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人。
开始我还在想,是不是得给我朋友秀一堂新学的辅导技能,这几天深为当时的想法感到羞耻,我一向是坚持独立自主的人,竟因为一时的表现欲差点违背了自己的价值观,通过这件事我意识到自己性格上的缺陷,一定会努力改正。
维克多·弗兰克说: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是成长、蜕变,还是回到父母温柔的牢笼。自己的人生自己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