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桃苑两周年庆专题征文

2周年庆 | 时间的转化

2019-06-10  本文已影响415人  写意人
2周年庆 | 时间的转化

“鱼婶娘,快来哒,帮我尝一尝嘀酒哒!”

我妈大着嗓门,朝左边邻居家欢快地喊。

“来了哈!”

一个矮个老太太自隔壁屋里飞奔出来,咧嘴颤颤地笑,发丝银亮,牙根黝黑。

她接过我妈递给她的长柄小竹杯,走到甑锅旁,揭开蹲在旁边,用竹管连在甑锅上的棉絮盖住的陶酒坛,落入长柄杯,搅一圈,荡上来一杯酒,伸长嘴,嘬一口,咕咚一声,大力吞下,舌头在黑牙间旋转伸缩。我们屏息等着。

“好酒!”她猛地大喊一声,眼睛晶亮,脸上纹路渐次往上提。

“那就好啦!”我妈松了一口气,拍着手,跳着脚,开心得哈哈大笑。旋即夺过鱼婶娘手里的长柄杯,舀起来满满一杯,“鱼婶娘,来,再喝一杯!”

“当真好酒,你自己尝尝。”老太太往自己嘴里倒了一口,又把酒扮蛮喂到我妈嘴里。

“我喝不得酒……喝不……”话被酒堵回去了,咕咚一下,我妈也喝下一大口。“哈哈——哈——”她笑得眼泪汪汪,又举杯咕咚灌下一大口。很快,她哧溜一下,软滑在柴堆上。

全村人都知道,她喝不得酒,一喝酒就腿软,就笑得像个傻姑娘。

她是真开心啊!

年底,出酒,是自家酿酒的最后一道工序,农家主妇的酿酒功夫到不到家,全在这时见分晓。

我们姐弟几个,弟弟在不远处跟几个细伢子打纸板,两姐姐在用出酒的水洗被子,我在甑锅下添柴减柴。

屋前树叶掉光了,天空银白,有鸟划过屋檐,扑棱着飞远。我心里熨帖得想睡。

这一幕,总在我记忆里回旋。这么多年,它再也不曾上演,在时间里,它却越发醇香。

时间让往事发酵,童年往事却的确藏着最神奇的转化。

农历六月,辣捻子疯长。妈妈甩给我一把镰刀,“去割一背篮辣捻子回来,晒到屋顶上去。”

两个姐姐被赶去远地方割猪草了。要知道,全村人都养猪,猪草踪迹难觅,我小胳膊小腿,找到天黑,背篮里也只有薄薄的一层,只有哭的份。

辣捻子多好,猪不吃狗不食的,一割一大把。顶着金光晃动的太阳,我边驱赶飞虫,边快手快脚割了满背篮。

几天后,辣捻子干燥得一捏就碎。妈妈用石磨把它们磨成粉,搅进一早就磨好的谷粉子里,加水,搅拌。半干时,开始撮丸子。一颗颗摆在大圆筛里,被举到黑亮的屋瓦上,几个太阳下来,它们干到可以忽略重量。

这就是酒曲了。

“这些稻粉和辣蓼粉的混合体,沉睡着形形色色的发酵菌,等待合适的时机苏醒……这是人们试图捕捉和驯化微生物的最古老而有效的尝试……它们将带来转化中最神奇的部分……”《舌尖上的中国》这段旁白,一解我童年的困惑。

在酒曲晒好后,妈妈用塑料袋装好,放到粮仓的谷堆上。

进入腊月,杀鸡宰牛,贴联做豆腐,年是热热闹闹地来了。

妈妈放下外面的功夫,架起大铁锅,紧火慢火烧了一大锅米饭。我是我妈的小跟班,她吩咐我,“去数二十四粒辣捻子坨坨出来,到米升子里碾碎!”

我屁颠屁颠爬进粮仓,里面有飞蛾,有谷芒,还有污浊的空气。我提起袋子老鼠般蹿出来。蚕茧般的辣捻子坨坨还嘎帮生脆,用菜刀柄一压就碎。

熄火后,妈妈把米饭舀出来,倒到大簸箕里,晾凉,再装到一个大箩筐里。装一层撒一层辣捻子粉,最后撸起袖子,吭哧吭哧一掏到底,再翻搅上来,直到辣捻子粉和米饭滑顺地融合在一起,唇齿相依。

接下来的事就交给时间了。

发酵菌在适合的温度,悄悄苏醒,抓挠着米饭们的身体,让它们逐渐酥软,化成泥状。香浓的酒娘渗出垫底的稻草,钻出箩筐底,一滴滴垂落到最下面的搪瓷盆里。

寒冬腊月,这场自然的转化没那么容易。此时去别人家闲坐,抬眼望去,离旺盛的煤球炉火不远处的门角落后,一定卧着一个跟自家箩筐长得一样的巨型物,上面披红挂绿——那是细伢子不用了的摇篮被。

用不了多久,襁褓中的米饭将华丽转身,绵长的酒香丝丝溢出来——年是愈来愈近了。

酒香渐浓的夜晚,爸爸开始讲故事,妈妈开始纳鞋底。

《七剑下天山》《笑傲江湖》等为我们种下了英雄梦,文学梦;邻居们听故事的认真样,让我感受到知识会受人敬仰。妈妈看爸爸唾沫翻滚,嗔笑着说他,“就晓得称狠!”在嗤啦的纳鞋底声里,我又熨帖得想睡……

几根大柴,几担井水,酒醪里的酒液蒸馏而上,遇到凉的甑锅底,结成热热的新酒,沿古旧的竹筒管道扯着线滴落,邻居大婶金口一开,“好酒!”承载着时间与智慧的酒就成了!

“滋溜——”年夜饭饭桌上,爸爸嘬一口酒,送一片猪耳朵入口,“来,大家都喝一口!”我们举杯,“滋溜——”

龇牙咧嘴里,我分明看到了时间仁爱的大手,抚过我妈眼角的细纹,我爸手掌的裂口,扶上我们姐弟的心尖,暗暗扑扇出温暖的醇香,陈放出一天一地的人间温柔。

2周年庆 | 时间的转化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