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父母,太不容易
对子女毫无保留的付出,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取的。
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很多人都会劝身为子女的孝顺父母,却极少听到有人会劝身为父母的疼爱子女。
为什么会这样呢?那是因为父母爱自己的子女成为了天性,而子女爱自己的父母则成了选择。
人的这一生,身份随着年龄的增长都会有所变化。先是为人子女,那是少年和青年时期,青春岁月,最为纯粹。只有那段时间,似乎是确确切切实实在在为自己而活的。
长大后成家了,身份多了一层:为人父母。这个时候不再有自己独立的空间和世界。为了给子女更好的生活条件,父母们任劳任怨,勤奋努力。他们不辞辛苦,都为儿女做安排和打算。这样的举动是很让人感动,但是这样妥帖吗?这虽然于情很温暖,很友爱,于理却有所不当。
首先是对父母而言,很多父母,尤其是农村父母,一生都为孩子劳碌,尤其是男孩子。孩子出生后为了孩子的衣食住行操碎了心。孩子上学又为孩子的学业操心劳累;好不容易孩子到了娶媳妇的年纪,又倾尽所有,给孩子盖好房子或者买好车子,做好准备迎接儿媳妇的到来。
儿媳妇贤良孝顺还好,若是来了一个工于心计不和善的儿媳妇,那两位老人可有好果子吃了。如果儿子再不识好歹,一心向着媳妇,那更是雪上加霜。
再则父母一生都为孩子操心劳累,没有了自己的感受,这份生活更多的是责任和义务的包袱,没有了属于自己的那份意义和快乐。
然后是对子女而言,父母操劳一生,都为子女奔波忙碌,那身为子女的自然是少受了很多的苦。
子女的岁月静好,是因为父母们在负重前行。然后,就因为这样,很多子女趋向心理素质差,身体素质也不强。
奋斗精神和吃苦精神是永远不会过时的,但是就是因为被安排得妥妥当当,子女们都习惯于安逸的生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即使出去工作了,专注用心也是不在多数。渐渐地就会出现一代不如一代的感觉。
古语有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待他人尚且能有这般境界,更何况是对待自己的儿女呢?一生都为其奔波劳累给他们良好的条件始终不是长久之计。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生,父母不能陪伴儿女的一生。倒不如潇洒坦率地为自己而活。儿女也有他们自己的经历,稍加引导,不加干涉,也让子女们有更多的生活感悟,何乐而不为?
其实我每每想到大多父母们一生都为子女劳累,吃苦受罪,面临挫折或者饱受疲惫时对自己说:“只要孩子们好一切都值得”的时候,我很心疼,也很惋惜。很多父母的世界里只有儿女,从而失去了自我。
既然来到了这世上,倒不如活出自己的精彩,活出自己的意义。自己的精彩和意义让下一代有所感悟,有所传承,这才是最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