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好妈妈胜过好老师》3

2023-02-08  本文已影响0人  蓝天白云XM

第三章,和老师一样,妈妈也需要随时进修

不唠叨是妈妈首先需要学习的

有些妈妈非常爱唠叨,一件事情往往唠叨得孩子的耳朵听出茧来。比如:每天早晨,当孩子还在睡梦中的时候,就被妈妈的唠叨声吵醒了:“懒虫快起床,上学快迟到了!”

等孩子迷迷糊糊的起来以后,妈妈的唠叨声又响起来了:“快去洗脸刷牙!”吃早餐的时候,妈妈又开始唠叨说:“快点吃,再不快点就来不及了。”吃好早饭,准备去上学了,妈妈又不厌其烦地说:“上课要认真听讲,积极发言,下课了要多和同学们来往,出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当孩子不耐烦地冲出门时,耳边又响起了妈妈的声音:“不要跑,过马路要小心……”从早说到晚,让人难以承受。结果使孩子生厌,反而起不到教育的作用。

妈妈爱唠叨的动机是可以理解的,但随着孩子的长大,可供妈妈担心的事情实在是太多,每时每刻都在提心吊胆,“常常说教”成了必然的事情,可是,“唠叨”却往往没有起到该起的作用。时间久了,唠叨只能让孩子变得越来越懒惰,耳朵越来越麻木。

因此,妈妈们何不停止对孩子无谓的唠叨,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指导呢?

首先,应学会尊重孩子。当孩子怠惰、不专心读书,且说教无效时,不妨停止语言的劝诫,改为用行动施以适当的惩罚,让他反省自己的过失,看到孩子有悔意就不要再过多地加以指责。有过亲身教训后,孩子会改进的。

其次,对孩子的毛病、缺点,找适当的时机,认真而亲切地指出哪些地方做的不合适,应当怎样做才好。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当然也没有十全十美的孩子。

孩子常是大人教育的反光镜。在家庭中,孩子犯了错误,常不知错在哪里,妈妈应明确指出孩子的错误之处,不要把以往所有的错误都加以“数教”,着中眼前的错误就行了。

最后,将自己说同一句话的次数慢慢的减少、减少,再减少,明确地告诉孩子,我说过的话绝不再说第二遍,当孩子意识到如果不注意听就真的会错过时,他自然就会竖起耳朵注意听了。

妈妈要懂得克制自己的脾气

一天,坤坤语文写错了一个拼音,数学减法算成加法了,为此妈妈又批评了坤坤。没想到这一次坤坤发脾气了,不但扔了书本,还不吃饭。

妈妈心想,你犯了错误,别人还不能说了。妈妈一气之下给了坤坤一个耳光。

望子成龙是很多妈妈的心愿,很多妈妈在指导孩子的时候,都会遇到无论自己怎么讲解,孩子都不明白的问题。也许孩子不明白的问题是一个特别简单的小问题,这时妈妈就会很生气,轻则训斥孩子,重责打孩子。然而,生气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打孩子更不是一个母亲理智的做法。

孩子虽然幼小,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是自尊心越来越强,打孩子是对其自尊心的严重损伤。有的孩子。越打越皮,从逆反、对抗发展到破罐破摔、自暴自弃。

所以,妈妈最好还是控制自己的情绪。遇到类似情况,妈妈一定要听听孩子的想法,多从孩子的思维角度出发,了解孩子不理解的原因,并耐心地帮助孩子逐一解开疑难问题,让孩子掌握每一个自认为深奥的问题。这样不仅有助于孩子能力的提高,还会促进母子之间的感情。

孩子问你时,你哑口无言了怎么办?

康康今年两岁半,还没上幼儿园?康康问妈妈:“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

有的妈妈常会这样回答:“小笨蛋,天空本来就是蓝色的。”

如果用这种轻蔑的态度来回答孩子的问题,会使孩子丧失发问的意愿。

因此,妈妈可以非常认真地告诉孩子:“我去查一查。”这么一来,孩子会因此而受到激励,会想再发问。

孩子那些看似幼稚、好笑的问题却恰恰是他们认识这个世界,表达自己情感的开始,也是他们与父母沟通的重要桥梁。对此,妈妈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妈妈把握得当,就会使孩子们谈话兴趣高昂,并始终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这样,在孩子的视野中会层出不穷的出现一些新问题、新思想,使他们的思维变得越来越活跃,知识面得到不不断的拓宽。

爱迪生在这方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和孩子一起动手的快乐

一直在南方长大的小茜,第一次和爸爸妈妈到北京的爷爷家过春节。小茜惊呼:“妈妈快来看呀,满地都是盐!”大家一阵大笑。

小倩要出去玩儿,妈妈说服了爷爷,让女儿带好帽子、围巾、手套,小茜像小鸟一样飞进雪中。

雪地里,妈妈先抓把雪,让小茜尝尝,知道雪与盐的区别,然后搓雪球,打雪仗……没有寒冷,只有欢乐。

碰巧,寒假作业上有一篇作文,要求写寒假最有意义的一件事,第二天,小倩毫不犹豫地写下了“我和妈妈打雪仗”。

游戏是孩子最好的伙伴之一,它能使孩子健康地成长,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游戏有不同的类型,妈妈参与到孩子的游戏当中,和孩子一起做游戏,则更能引发孩子的快乐。

家长和孩子一起做游戏,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让孩子学着认识社会,了解人的社会角色。在游戏中,家长可以向孩子传授生活经验,开发孩子的想象力,教给孩子许多知识,训练孩子的语言及运动能力,还可以培养孩子的爱心,让他学会分辨善恶。

一天,爱因斯坦的妈妈对小爱因斯坦说:“我最近收集了一些回收物品,我们是不是可以一起做个小玩具?”

小爱因斯坦说:“我们来做一辆汽车吧!”

中午的时候,母子俩的作品诞生了,那是一辆很可爱的汽车,他们把它放在了客厅里,并起名叫母子车。

有的妈妈只关心孩子的学习,可是他们不明白,孩子的生活本应是丰富多彩的,学习书本知识只是孩子生活的一部分,让孩子动手做事是一个既简便易行,又不能忽略的一个促进孩子发展的环节。

孩子在动手做事情的过程中,手的动作是在脑的活动支配下进行的,是孩子的观察、注意等能力的综合运用过程,同时,手的动作又刺激脑的活动支配能力,促进观察、注意等能力的发展,是开发孩子智力的基础。

小爱因斯坦妈妈的这种做法非常值得妈妈们学习。

勇于向孩子认错

一天,三个妈妈坐在一起聊家常,三个孩子就在一边玩儿。可后来,小杰说什么都不肯回去,一再央求妈妈再玩儿一会儿,妈妈讲道理,小杰也不听,气得妈妈当场和他翻了脸,随便抓起样东西就向小杰的屁股上打去。

回到家后,小杰觉得丢脸了,走进房间关上门不理妈妈了。爸爸对妈妈说:“这次错在你,你当着那么多人的面打孩子,让他没面子,他当然难过了,你还是给孩子道个歉吧!”

后来,妈妈向他认了错:“小杰,这次是妈妈错了,对不起,请你原谅妈妈。”

母子俩和好了。当孩子犯错以后,一些家长由于一时的感情冲动,往往会对孩子进行不恰当的、过重的批评或惩罚。事后父母又往往会后悔。家长学会向孩子道歉,对教育子女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孩子会犯错,妈妈也会犯错。如果妈妈们只要求孩子做错时道歉改正,而自己不会做出自我检讨的事情,那么孩子即使接受了,心里也会不服。

所以爸爸妈妈、老师首先要以身作则,在自己做了错事的情况下,要舍得放下架子,向孩子道歉,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

家长如果从不向孩子承认自己的缺点、过失,孩子就会产生“父母永远正确而实际上老是出错”的观念,久而久之,对父母正确的教诲也会置之脑后;而如果在家长自己做错事后,家长能郑重地向孩子认错、道歉,孩子就会懂得承认错误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就会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学会原谅别人。

第四章,好妈妈要教给孩子的16项必备素质。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现在的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许多孩子受到父母的宠爱,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舒适生活,他们不知道父母劳动的艰辛,体会不到独立生活的意义,认为生活的一切都来得那么容易,那么自然。

长此以往,就会使孩子滋生贪图安逸、不思进取的思想,这样,显然是不利于孩子今后走向社会的。

因此,妈妈们应该好好反省一下了,有些孩子自己完全有能力完成的事情,千万不要剥夺他们自己动手锻炼的机会。

例如:孩子上幼儿园时,要学会自己刷牙洗脸、吃饭穿衣、系鞋带、收拾玩具等;入学后要学会洗自己的小衣服、收拾书包、整理自己房间等,借此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

此外,除了孩子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妈妈也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教他们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三至四岁的孩子可以分筷子、端饭,拿小物品;五到六岁的孩子可以叠衣服、取报纸,买小东西;在大些的孩子可以学做简单的饭菜,让孩子学会必要的生活技能,培养自理能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