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园地 孩子福地

痛与苦的分离

2019-09-16  本文已影响0人  治愈家庭教育

很多人希望自己能天天快乐,远离痛苦。

于是为了减少痛苦,那些勇敢的人开始与痛苦对抗,试图战胜痛苦;也有人试图逃避痛苦,远离痛苦。

不管是与痛苦对抗,还是逃避痛苦,最终会发现痛苦不仅没有远离,反而与自己如影随形,萦绕不去。

那如何才能减轻我们的痛苦,让痛苦成为我们努力的动力呢?

让痛与苦分离!

反观我们的内心,其实会发现痛是真实存在的,但是痛的难受程度与我们对待“痛苦”的态度有关。

而“苦”很多时候是我们内心“酝酿”出来的东西,越“酝酿”,苦越多。

如何才能让痛与苦分离?让痛不那么痛,苦也不那么苦了呢?

第一步:接受和允许

接受已经发生的事实,其实不论我们接不接受,这都已经是事实了。

允许“痛”的发生,允许这件不如意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

比如晋级未能如愿,考试落榜,做事不顺利等等,允许这些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

其实不论我们接不接受,允不允许,这件事情它已经发生了;

已经发生的事实,它不会因为我们的不接受/不允许而发生改变。

反而会因为我们的负隅顽抗,会让“痛”变得更加令人难以承受和痛苦。

我有个姐姐特别怕打针,觉得打针很疼。有次因为高烧不退,不得不打针。

从看到医生准备拿针开始,她就忐忑不安又无比痛苦,医生扎针时候,她凄厉的哭叫声,让人觉得她不是打了针,倒像是挨了刀。

因为过度紧张,到拔针的时候,针头怎么也拔不出来,后来发现针头硬生生被她紧张的肌肉夹弯了。

越不能接受,“痛”就变得越痛!

当然我们的接受,不管是因为被逼无奈,有心无力,还是最后的主动选择,都不是为了自怨自艾,破罐子破摔;

而是为了让我们平静下来,“稳生定,定生慧”,定下来去智慧的思考对策和接下来的行动。

二 检视--“痛苦”可以给我们带来哪些收获?

既然“痛”已经发生,无力扭转。那么平静下来我们可以思考,我能做些什么?让“痛”有价值?让“痛”有收获?

比如爱人的出轨,给了我怎样的启发?让我有了什么样的触动?以后我该怎样为自己好好活?

亲人的离世,让我有了什么新的感悟?是否从此我应该好好生活?活好每一天,珍惜每一天?

记得有个家长,孩子突然不上学了,得知此事的那一刻,她五雷轰顶,在家长心里,这么大的孩子不上学,这辈子就完了,说不定以后就进监狱了。孩子是自己这辈子的希望,孩子完了,自己这辈子就完了。

每每这样想的时候,立马就觉得活着没有什么意思了,如果不是挂念孩子,自己也不想活了。

家长一直无法接受孩子不上学的事实,给孩子说话三句话不离上学,孩子也很痛苦,亲子关系异常糟糕,家里每天都愁云惨淡,孩子最后离家出走。

后来经人介绍,家长开始心理咨询,到处请教专家,慢慢的开始接受孩子不上学的事情,也开始努力的学习家庭教育,反思以前自己的教育方法,以及对待孩子的方式也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于是从自我成长开始努力,再到家庭教育的学习,亲子关系的建立。

孩子慢慢的也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母亲的接纳与关爱;还有母亲的榜样作用,慢慢的又开始上学了。

当然成长的过程,也历经心酸和坎坷,好在家长一路学习,一路努力,孩子不仅考上了大学,自己也升职加薪,最重要的是孩子感受到了母亲的无私关爱,母子关系越来越好,孩子越来越努力,母亲生活的也越来越快乐!

三 变“苦”为“甜”,化“苦”为乐

当我们能够允许,并接受痛的发生,进而认识到痛苦并不是洪水猛兽,我们还可以从痛苦里得到启发和收获的时候,痛其实已经不那么痛了。

如果再能“化苦为甜”,痛与苦就彻底分离了。

有个朋友的父亲被医生判定时日不多,每每在病榻前照顾父亲的时候,就会不能自已,夜深人静的时候,也会痛哭不止。

她无法想象没有父亲的日子,自己该是多么的孤单绝望,像一叶浮萍的自己该怎么撑下未来的生活?

后来找人倾诉,又看了《最后的告别》一书,才慢慢的接受了父亲会离自己而去的事实,于是尽力在父亲有生之年满足父亲的各种心愿,快乐的陪伴父亲,一起度过最后愉悦的父女时光。

同时更加积极乐观的生活,相信父亲的心愿一定是子女生活幸福,好好生活,便是对父母最好的报答。

同时父亲的即将离世也让朋友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家人的重要性,决定好好经营家庭,过好每一天,珍惜每一天!

当痛降临的时候,我们是沉浸在痛苦里不能自拔?还是让痛与苦分离,让痛苦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化苦为乐,原来我们也可以自己选择。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