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外人》:世俗与自我
读加缪的《局外人》,我印象最深的是主人公默尔索的这一句:“人生在世,永远也不该演戏作假。”可以说这正是他人生哲学的根基,也是他的悲剧根源。是屈从于世俗?还是保持自我?主人公默尔索给出了他的答案。
翻开小说的第一页便被深深地震撼,“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搞不清。”对于普通人而言,妈妈去世是人生中最大的事情之一,然而主人公连妈妈的死期都无法准确得知,这与世俗相左。
接下来主人公经过长途跋涉去参加母亲的葬礼,守夜时竟然点起了香烟喝上了咖啡,在盖棺时也没有看母亲最后一眼,最重要的是他没有哭泣,不仅仅在收到母亲去世的电报时,就连最后的下葬,他也没有哭泣。加缪曾说:“在我们的社会里,任何在母亲下葬时不哭的人,都有被判死刑的危险。”默尔索的行为显得很冷漠,甚至有点无情。
葬礼完毕后,默尔索马不停蹄地回到了他在阿尔及尔的住所,昏睡一夜。他并没有将悲伤延续的想法,当玛丽问他,是否爱她,是否愿意与她结婚。他说,怎么样都行,就算他晓得她会不高兴。当老板想指派他去巴黎开拓业务并认为这是一个不错的机会,他又不免让老板失望了:“老板问我是否不大愿意改变改变生活,我回答说,人们永远也无法改变生活,什么样的生活都差不多,而我在这里生活并不使我厌烦。老板显得有点扫兴,我说我经常答非所问,而且缺乏雄心大志,这对做生意是糟糕的。”
是结婚还是不结婚,是去巴黎还是留在原地踏步,对于默尔索都是一样的,他总是按照他的内心回应这个世界,他不喜欢表演。
故事的转折点在于结识了雷蒙,出于对邻居的帮助,他写信帮邻居对付其情人,然而雷蒙极强的报复欲使他招惹上了情人的亲戚——一群阿拉伯移民。他看见“刀锋闪闪发光,仿佛一把冷光四射的长剑刺中了我的头”,由于出现了幻觉,默尔索杀死了阿拉伯人。
整篇作品以时间为线索,可回纳如下:母亲之死—被调任与女友求婚—帮邻居对付其情人—开枪杀人—被判死刑。整个过程似乎默而索都是一个“局外人”,他对这个世界似乎麻痹了,对于一切东西,他都接受,唯独最后拒绝对上帝的忏悔。
在我们看来,默尔索是冷漠而麻木的,他竟然在母亲下葬时不曾哭泣,为什么不哭,小说最后解释道:“妈妈已经离死亡那么近了,该是感到解脱,准备把一切重新过一遍。任何人,任何人也没有权利哭她”,默尔索的冷漠似乎出自他的理性,然而他的理性并没有被社会的普世价值所接受。
我们的社会存在着一种传统的被大众所认可和接受的价值观,我们不得不遵守这些约定俗成的价值理念,比如一定要考个好大学,结婚的时候一定要对一个女人说我爱你,亲人下葬的时候一定要哭泣,在法庭上一定要为自己的过错进行辩解。当我们背离这些传统的价值理念,我们就成为了“局外人”,默尔索就是这样一个“局外人”,当他面对“世俗”与“自我”时,他坚持了自我,默尔索抛弃了社会,社会也抛弃了默尔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