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_一天一问】180418_"你的工作是什么?&q
最近公司将安排为期两天的领导力培训班,有关引导技术的学习班。
看看我在"简书"中的自我介绍:"追求爱好的实践者,事业和生活的平衡者,热爱分享的利他者"。
再看看我在FACILITY 部门和党群组织中的工作角色:任务的执行者,中间的管理者,部门的领导者。
综上所述,我的工作是实践自己和引导他人。
一、实践自己
(1) 王阳明心学的经典理论是知行合一。有次讲学时,阳明先生看见一个学生特别焦虑不安。阳明先生就问他怎么了?学生回答道:"孩子生病了。" 王阳明回答道:"此时正是修炼时。" 学生不解。阳明先生继续解释道:"平时学了很多道理,遇到事情时要在事情上去实践,看道理正确不正确?" 所以阳明先生说:"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所以,实践自己就是验证你的知识、认知、良知。
(2) 2018年4月10日,我参加公司团委组织的向无锡市新吴区"爱满园"捐献一万元的公益活动,有幸认识了园长谢丽霞女士。
谢丽霞女士有一个患自闭症的儿子,作为母亲的她深知她的压力和痛苦。她想尽办法来帮助孩子康复。当看到一群患自闭症的孩子时,谢女士考虑的是如何能帮助到更多的孩子。为此,她成立了"爱满园"公益机构,通过政府公开招标的方式,拿到了免费的服务场所,为无锡市新吴区84位自闭症儿童提供了康复训练、社会实践、儿童教育等免费服务。
所以,实践自己就是创造价值,证明了自己,给别人带来了好处。
(3) 至今还记得2004年左右聘工程师中级职称考英语的经历。
那时毕业后10年了,英语几乎都还给了大学老师。但要想聘任工程师中级职称,英语必须过关。虽说英语还有些基础,但要在短短的一个月内完成国家的统考,我真的没把握。那时工作比较繁忙,公司各种改扩建项目很多,在单位里没时间看书。回到家,3(4)岁的可爱小公主要我陪着玩。怎么办?好在爱人把全部的家务活、孩子揽在手,让我一心看书。每天回到家,吃完晚饭后我把自己关在小阁楼,每天做题、背单词。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英语考了72分,顺利地拿到工程师的中级证书。
所以,实践自己就是不断提升能力。
二、引导他人
(1)伊索寓言中的小故事:有位老人老年得子,儿子的脾气暴躁。老人给他一袋钉子,让他每次发脾气时在院后的小木板上定一颗钉子。小男孩第一天就用掉37根钉子。小男孩渐渐地学会了控制自己的脾气,每天使用的钉子越来越少。某一日,小男孩找到他的父亲:“爸爸,我现在可以控制自己的脾气了。”
父亲接着告诉他:“现在开始,每当能控制发脾气时就拔出一颗钉子。”
一天一天过去了,最后小男孩告诉他父亲,他终于把所有的钉子都拔出来了。
父亲牵着孩子的手来到后院,指着千疮百孔的木板说:"孩子你做得很好!但你看看那些洞,它们永远不能恢复到原来。"
所以引导他人就是经验的传递。
(2)一位新到任牧师看到了问题:附近学校的孩子们在穿越教堂的草坪时,折断草坪里刚开的花。
一天早晨,牧师站在草坪里,孩子们正向他走来。有一小男孩走近他:"我能折朵花吗?"
"你要哪支?""牧师问道。小男孩选了一支很矮的郁金香。然后牧师说:“这花归你了。如果你把花留在这儿,它还能开好几天,要是你现在折断它,那就只能玩一会儿。你想怎么办呢?”
小男孩想了想说:“那我就把它留在这儿,放学时我再来看看它。”
那天,有20多位孩子等着牧师给他们选花,并且都同意把它们就在花园的草坪里,直到它们枯萎。那年春天,牧师把花园里的所有花全给了人,却没丢一支。
所以引导他人需要自己有高超的技能、深刻的领悟。
(3)"这个世界会好吗?"
昨晚听东周社《书香成都》---梁漱溟:"这个世界会好吗?",很受启发,分享给大家。
梁漱溟,中国少有的真正的思想家、学者、教育家,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大儒。
在一战发生之后,梁漱溟的父亲梁济(清朝内阁中书)出门投水自尽之前问儿子梁漱溟:"这个世界会好吗?"
正在北大当哲学讲师的儿子梁漱溟回答道:"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
父亲回答道:"能好就好啊!" 这是他最后留给儿子的话。
梁漱溟用一生在探寻他父亲的答案。梁漱溟一生始终在问两个问题:"中国向何处去?"(中国问题)、"人为什么活着?"(人生问题)。大儒对人生问题的追问,使他出入西方哲学、印度宗教、中国学问,成为了哲学家;对中国问题的求索,使他投身于辛亥革命、乡村建设、发起中国民主同盟,成为了社会活动家。
所以引导他人最好的结果是让他人终生实践自己。
3、我的感悟
我是一个命运垂青的人,即便是社会认知的小有成功的人士,我还在对未知探索,因为我相信我有更多的可能性。在求索的过程中,会有痛苦、失败,甚至失去一些现有的成果。但我依然会去实践。因为我相信主动选择永远比被动接受要好。周围的同事中,也有主动选择离职后失败了的案例,为此后悔、埋怨自己、一蹶不振。但如果你找到了失败的意义,也就释怀了,因为你找到了人生的意义。
在实践自己的过程中,我也成了他人的引导者,用心理学知识帮助别人解决情绪问题,用生涯知识帮助别人看到更好的选择,用经验帮助别人寻找自己的人生。这种助人达己、助己达人的效果是实现了双赢。这就是史蒂芬柯维推崇的第三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