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专注,提高生命质量
巴菲特说:专注于一件事,花点时间把事情做到极致,这是许多人成功的奥秘。
现实生活中,对于“专注”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个难题,不能专注也就意味着做事效率低下,经常犯错,丢失信心,也便远离了“专注”。
一、注意力容易分散
我有个朋友小米,偶然参加了某高效能大咖讲座。对于大咖分享的多任务行动高效模式,狂热不已。
课程之后,她很郑重的给我打了一通电话,激动郑重地跟我说:“兰兰,你给我做证啊,我决定给自己制定一个月阅读计划,看书10本。”
五天之后,她又打电话来,她无耐地在电话那头说:“兰兰,我失败了,为什么我每每看书不到5分钟,思维出差或干脆发呆,等回过神来已经过了半小时,你说我还有救吗?”
其实我想说的是她看似提高效率的举动,她只是不得要领一味地去效仿,这样的结局反而会让她陷入挫败的恶性循环中。
生活中大部分人的注意力很容易被杂事分散,很难聚焦在一个事情上停留半个小时,你回想下你是否也是这样的一员?
于是时间被分割得很琐碎,难以在一个领域有长久的深入思考。这样的现实又会让你倍感沮丧,更加无法专心,进而感到焦虑。
这是大脑在无意识中默认了坏习惯或负面模式选项,事件对你产生一定的影响。你的行为被负面情绪主导,它们成了你的宇宙中心。这种现象被称为“杏仁核劫持”。
一旦你出现了杏仁核劫持反应,就无法集中精力完成手上的任务。只会把更多的注意力想着困扰你的事情,记忆会混乱,随时想起与威胁有关的东西,无法记起其他的事情。此时的工作、学习效率下降,行为只是依赖过去形成的习惯,失去了创造力或灵活应变能力。此时的你无法主宰自己感受到的情绪,是开心还是不开心?是强烈还是不强烈?
二、摆脱无法集中的惯性
“哎,我哪有空啊,我忙得都没有情绪了。”
“呀,我午饭吃了没有啊?”
这是你注意力集中去迎接一些挑战状态。例如费力想搞清楚如何组装电脑或学习一门新的技能时,默认模式就会平静下来,让你专注其中。
若你完成手头的任务,让大脑默认放松状态。没有东西来吸引你的注意力,大脑便会活跃起来。思维就会习惯性的开始游离,去想一些困扰自己的人和事,这便是日常无法专注,焦虑的根源。
神经科学家发现,神经元再生现象使神经具有可塑性,即大脑可以根据你的经验不断地重塑自身。摆脱原有神经回路的坏习惯惯性影响,形成新的神经回路,可以助你养成专注的能力。
比如你要专注看书1小时,你要早起6点,你要跑步等。你培养专注这些习惯,是需要大脑成长上万次好习惯模式默认。在你默认好习惯的过程中,是形成新神经回路的过程,而且还是与旧习惯对应的神经回路进行“优胜劣汰”竞争的过程。
在4个月之后,新细胞与其他细胞产生一万个联结,从而形成了新神经回路。这是大脑“神经元再生”现象。
直到有一天,你不假思索地专注看书、早起、跑步。表明你新习惯的神经回路已经变成大脑新的默认选择,此时好习惯变成了自动行为。然而我们知道,专注并不容易。
如何克服这种无法集中注意力的思维习惯?
三、60天养成专注能力
人无法保持专注的原因,是人脑遇到困难时会排斥艰难的挑战,它会感到受挫和不堪重负;更倾向于选择更轻松的事情,喜欢偷懒,遇到困难容易退缩。
科学家们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开始对正念冥想进行正式的研究。研究发现长期坚持正念冥想,不少于60天不间断的练习。有如下好处:可以让自己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可以形成好习惯。能减缓衰老速度,降低大脑萎缩几率。能开发右脑,简单地说就是达到忘我境界的一种心灵自律行为。
小米每天抽15-20分钟进行正念冥想训练,经过60天专注大脑的养成。思维发生了一些变化。
5分钟,注意力有所改善,看书时能意识到大脑冒出的想法,并及时拉回到现实的行为中。
7天,她说能明显感觉到自己的一些变化,对过去伤心难过的事,不再是念念不忘。
14天,她从那些创伤事件中,抽离了出来。开始懂得珍惜生命。
30天,有次情绪失控,能有规律地把注意力拉回到现实生活。她说遇见了久违的慈悲和爱,温暖和共情,在身上的发生了作用。
60天,她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心态,不被负面情绪或混乱繁复的事情所淹没。
现在的她能专注看书1小时不间断了。除了看书,写作也是一样,以前写作遇到瓶颈放一边,放着放着就放弃了。现在写作困难依然存在,但不再逃避困难,而是知难而上。
培养一个习惯很难,让你废寝忘食去专注一件事可能更难,但生活中哪有容易的事,你不尝试,哪知道酸甜苦辣重哪味。
爱默生说:专注,热爱,专注于你所期望的,一定会有所收获。
网图、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