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止而后定
2021-06-24 本文已影响0人
快乐观
1938年,广州中山大学文学系教授梁惠民家来了一位客人。来人叫李介甫,是一位在顺德经商的生意人。他此次来是想礼聘梁教授去顺德,给他儿子做家教老师。
李介甫为人豪爽,出手阔绰,但梁惠民却无意移居顺德。彼时中山大学已是南国名校,堂堂一个大学教授辞去教职给富商家10岁孩子做私塾先生,这多少有点不合适。但李介甫坚称自己儿子是个天才,自幼天赋过人,年仅十岁,四书五经已经倒背如流,普通的教书先生已经没什么好教了。
梁惠民半信半疑,要求面试一轮。过了几天,李介甫带着儿子再到广州,梁惠民给他出了一道题,让他解释一下“知止而后有定”的意思。
此句出自《大学》,当代10岁的孩子听过这句话的人都很少,但李家这位小公子从容答道:“这好比做生意,只有一块钱的本钱就只进一块钱的货,亏了就亏了,赚了就赚了,知道适可而止就不至于焦虑,从而身心镇定,不受恶念侵袭。明心见性,思想宁静,自然气定神闲,理得心安。这时从容处事,更能周详考虑,策划事业自然成就可得。”
李介甫问:“这孩子将来可以做学问吗?”梁惠民笑道:“果然聪慧。只是我看他的志向,大概还是在经商上啊!”
这孩子叫李兆基,成年后成为震动香江的商界巨子,并曾一度成为华人首富,他在商场上活跃了70多年,直到前些日子才正式宣布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