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

戒除私心才能正确判断

2020-04-26  本文已影响0人  精进de茜茜

标题虽为“戒除私心”,若替换为“暂时搁置私心”则显得更为恰当,更适用于普通人。

自私是人类的天性,从狭义上讲通常包含于“自我中心”里;从广义上讲是基于个人利益需求做出的行为及反应。在《自私的基因》一书中,作者理查德·道金斯讲到:成功基因的一个突出特性就是其无情的自私性。这种基因的自私性通常会导致个体行为的自私性。

书中举了南极洲帝企鹅的例子。可以看到它们伫立在水边,由于有被海豹吃掉的危险,在潜入水中之前踌躇犹疑。只要有一只先潜入水中,其余的就会知道水中是否有海豹。自然没有哪一个肯当试验品,所以大家都在等,有时甚至相互往水中推。

一切的自私行为,都与基因有关。经过40亿年之后,那些浮游于海洋中的基因放弃了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为自己找到了尘世间的千万种载体(包括人体),通过遥控操纵载体在这个世界生存。

但如若人人都将“私”字放在首位,那么势必造成混乱的局面,在混乱中,人们会失去所有的方向和判断。混乱的反义词是秩序,秩序是源远流长的支配等级和社会结构,使人们为了适应社会做出的进化。那么调和混乱与秩序的过程,即意识,这其中就包含了利他思想。

在进行思考时,把自己“归于无”,不要把是否对自己有利作为判断基准,而应该考虑是否客观公正。只以自我为中心,容易视野狭窄,做出错误判断;而以利他之心做判断,视野就开阔,更能正确判断。

只有当越来越多的人在决策时暂时搁置私心,不断自我提醒,以利他心待人,才能顺应宇宙规律,营造出塾长提到的“与万物共生”的环境。

古今中外,关于利己主义而导致严重恶果的例子不胜枚举。历朝历代贪官污吏自不必说,往往因私心做出判断所造成恶劣影响的情况,越是身居高位,影响的范围越广、程度越深、时间越久。

比如,我国古代的皇权制度,最高统治者 终身制 世袭制 专制权力无非是代表着某个人某个家族的利益,不能代表普遍老百姓的现实利益,那么老百姓想要推翻他,那就是天经地义的。

比如,晚晴的真正统治者慈禧太后,生活奢靡,注重享乐,完全不顾老百姓死活。仅仅从她六十岁寿宴中,居然拨出三千万两白银的军款为自己祝寿,劳民伤财、弃国家安危于不顾,便已经能够深刻体会到这位老太太的利己主义。正是她的铺张浪费,导致国库亏空,百姓苦不堪言,也因此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

因百日维新触及到封建势力的利益,慈禧便结束了维新运动的开展,使得国家的发展更加落后。在慈禧当政期间,为了保证自己的统治,与外国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直到《辛丑条约》,导致了中国在历史上忍受了长达多年的外国列强的欺侮。

再比如,自2017年1月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后,他外交的基本导向都是追求美国第一,基于国家利益至上的美国优先。他认为自私会让美国再次强大。

特朗普将曾经美国的慷慨、对外管的太多视为美国衰落的重要原因,并将“自私”作为解决美国困境的灵丹妙药,也就是说美国对外政策会更加注重自身的利益。

自私的“美国第一”与曾经奥巴马不断强调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不同,特朗普更多强调只有美国第一才能让美国再次强大。他更加关注一己私利,大大损害了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

不仅如此,特朗普面对新冠疫情前后不一的反应,以及面对疫情的种种决策,不顾国民性命,导致截至昨天,美国确诊人数已超过93万人,这个数字让人瞠目结舌,而这数字背后又包含着多少痛苦与无奈。

这位特朗普先生虽然74岁高龄又拥有庞大的商业帝国,但我认为他着实应该学习一下中国的儒家思想,学习一下稻盛先生的理念,这样才能帮助他更好的做判断,才会对美国的发展以及美国与世界的关系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

站在企业经营者的高度,应以戒除私心自我鞭策、自我要求,以榜样的力量影响员工,使员工在充满耐心的土壤中不断成长,打造相对无私的环境是很必要的,否则就一定会出现因无私而受伤或因自私而被排挤等现象。

这个世界上最多的是平凡、认知程度有限的普通人,而人性是禁不住考验的,身居高位的领导者,如何在符合人性的前提下制定有效、公平、合理的机制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值得思考的。

中国讲阴阳转换、物极必反,万事万物都是在不断变化中,既不可极端自私、亦不可极端无私,不要被狭隘的道德感捆绑,因为往往你看到的只是表象,而并不是本质;往往你看到的只是单一维度,而并不是事物的整体面貌。这个世界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的多。

作为我们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在保护好自己不受伤害的前提下,抑制“只要自己好就行”的利己心,提倡“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的利他心,想象自己站在一万米的高空向下看,遇事方能做出更加正确的判断,定能助力人生、助力他人、助力社会。

2020年4月26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