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与视频的盛宴
读《追忆似水年华》时,偶遇一本名为《墓中回忆录》的书。换作往常,单看这书名,我定会以为是惊悚题材,断不肯伸手翻阅。
可偏偏它是普鲁斯特推崇的书,这位我正如痴如醉追随着的作家,让我不由自主地将它请进了书架。
上周六,历经2个多月长途跋涉,终于读完似水年华——有史以来我读过的最大部头书。
许是习惯了读此书,一时竟觉意犹未尽,想要进一步探寻与作者相关的一切。
目光像雪花,不期然飘落到《墓中回忆录》,无声无息,又带着几分讲不清道不明的情愫。
究竟这位法国作家夏多布里昂有何神奇之处,能令普鲁斯特和雨果此等超级大师大为欣赏呢?
怀着几分好奇,我轻轻翻开了它——这一翻,便再也放不下。
书中对风景的描摹、那些灵动的比喻,一次次拨动我的心弦,让我唇角上扬,眼睛发光,歆羨不已。
整个人沉浸在书中,一边读一边划线,有的甚至整段都想划下标记,有的还触发我思绪翩跹,灵感频现,在微信读书上持续落笔写下想法。
“晚上,太阳贴着大地,似静止不动,然后并不沉下地平线,而是重新升上天空。山上盖满了雪,山谷里铺了一层白色的苔藓,有驯鹿在啃食,海里则到处是鲸和浮冰。整个场景闪闪发光,同时被落日之火和晨曦照亮,人们不知道目睹的是一个世界的创造还是一个世界的终了。”
当读到这段描写极地风光的文字时,眼前仿佛真的铺开了一片绯红的辽阔冰川,落日和晨曦拥抱着世界,把这片世界变成宇宙最耀眼的宠儿。
像走进童话世界。让我想起早上刷抖音时撞见的那个视频。
视频里,一位中年摄影师大叔站在4000多米的山巅,镜头下是难得一见的双彩虹。
那道彩虹半径跨度极大,像串联起半个天空,颜色鲜艳,周围空气稀薄,犹如天空之城。一人于彩虹中央,身后是如浩瀚宇宙般无边无际的苍茫。
忽然,他双膝跪下,双手捂住脸,涕泪滂沱,哽咽着说“此刻我的心情,谁能懂啊”。身旁的同伴则轻声安慰“我懂,我懂”,像哄幼稚园的孩子。
是啊,中年人的真情流露,可不正像摘下大人面具的孩子,纯真无邪,足以柔化最坚硬的冰川。
那画面本就足够震撼,这份不加掩饰的感动,更让人心头一热。
点开评论区,近六万的点赞、数万条评论,满屏都是“我懂”的回应,连空气里都飘着温暖的正能量。
大家纷纷晒出自己珍藏的最美风景照:有同框双彩虹的惊喜,有如宝石般璀璨的流星雨,有墨色夜空里闪烁的浩瀚星河,还有粉红粉紫粉蓝交织出的梦幻七彩晚霞。
一张动图令我目不转睛,好像灵魂被吸入图中——夕阳余晖里,一束橘色的光恰好落在舒展双翅的海鸥身上,下方是波光粼粼的海面,仿佛大海正托举着海鸥飞翔,天地在此刻变成了这只神鸟的魔幻舞台。
还有人说,从雪山徒步下来后,与丈夫紧紧相拥,抱头痛哭。
两个相爱的人能共同经历这样一段刻骨铭心的体验,真是羡煞旁人。
心绪跟着这些绝美风景照激荡,起起伏伏。
这时,一张照片闯入视线:一对中年夫妻坐在湖边长凳上,仰头望着夕阳西沉。配文里说,这是一位怀孕八个月的准妈妈偶然拍下的,她被两人的背影与身后的夕阳打动,于是拍下来并将照片送给他们,也成了彼此珍藏的温暖。
那份温暖又在那一刻,完完整整地传递给了屏幕前的我。心,倏忽间就平静了。好像被春风拂过的柳枝,惬意得想要轻舞飞扬。
这一幕,忽然与书中的文字重合——书里写罢极地风光的壮阔,笔锋一转,便落到了爱斯基摩人冰山上的婚礼上,庄严且幸福。
“一只小鸟,很像夜里在我们的树林里歌唱的那种,发出了哀怨的鸣啭。这时,爱情引导爱斯基摩人登上冰山,他的女伴在那里等着他。人在大地最后的边缘上的婚礼不乏庄严,亦不乏幸福。”
原来,再极致的自然之美,只有与人心相连,才能真正生出共鸣。
就像那个抖音视频结尾说的,“特将此视频送给同频共振的朋友”。
我们写文章、发视频,不就是在寻找这样的共鸣吗?
书中作者疑惑“人们不知道目睹的是一个世界的创造还是一个世界的终了”,
而视频评论里也有人恍惚“跨过彩虹,是不是就到了另一个空间”。
原来,极致的美总会让人怀疑眼睛,可正是这份怀疑与心动,让字里行间的风光、屏幕内外的盛景,都有了沉甸甸的温度。
而我何其幸运,在一天之内,既触及了书中的浪漫,又遇见了屏间的感动,两份美好,在心底轻轻相拥,摇曳生姿。
像一树花开,在初秋如水的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