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投资·理财成长励志读书

我内向,我骄傲!

2019-05-07  本文已影响10人  阿猫读书

回忆起曾经有一件挺讨厌的事情,当妈妈带我去见他的朋友或参加一些活动,他总是会要求我变得积极主动一些,在整个过程中她不断会在背后窃窃细语地提醒我,虽然说的有道理,也是为我好,但让我很反感。

我在人多的场合下会比较沉默,只有在熟悉的朋友面前才会变得无话不谈。一般这种场合总会有几个人热场,但自己绝对不属于这个角色,一是不愿意,二是不擅长。

有时候在想真的有必要去逼一个内向的人变得善于社交吗?长期来说的确可以慢慢改变,也很有必要,短期只会换来无尽的尴尬。

在整个社会中,每个人都充当着不一样的角色,我觉得只要做好自己的角色,在应有的位置上能够好好发挥,那才更重要的事情。没必要强行将自己改变成另外一个人,改变成父母心目中的好孩子,或改变成伴侣的理想型。

没错,善于社交在社会里的确更加混得开,更讨人喜欢,更多朋友,但换个角度来看内向的人更心思细腻和懂得换位思考,所交的朋友也更加真诚用心。

我也曾经试图去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外向,改变的过程中反而让我慢慢遗失了原本的自己,最终还是觉得做自己才更舒服,毕竟这个小缺点也没有危害到任何人。

奇怪的是,当我愿意去做真正的自己,接纳那个内向害羞的小男孩时,我由内而外的作出了改变,反而变得自信,变得越来越主动外向。以前不断地在被大人洗脑:“内向”、“被动”、“少说话”就是错误的,因此让自己越来越没自信,没自信就导致更加内向,掉进了死循环里。现在我知道真相,只是每个人的性格不同,具有不同的特点,并没有对错和优劣之分。

所有的事情都有两面性,虽然我不善于社交,但我能够很好的独处,静下心花好几个小时去看一本书。我妈不爱看书,难不成我还叫她坐下来乖乖看书吗?她也不愿意。我就是我,我妈就是我妈,把我变成我妈,把我妈变成我,何必呢?

上次带我妈去图书馆,她还开心的发了个朋友圈,说做个文化人。

发完朋友圈后,没到几秒钟就变成了这样,我是不是应该在他耳边不断窃窃细语的说:“快看书,快看书,快看书。”

很喜欢一句话: 

所有的缺点,终将变成我们的特点。

脾气暴躁的乔布斯、不会煮饭做家务的巴菲特,他们都有很明显的缺点,但不一样的是,他们的光芒早已盖过了缺点。今天看来这些缺点也许就是成就他们的特点,少了这些特点也许就没有今天的他们,只会成为茫茫人海中平凡的一员。

在研究生生活中,遇见了各式各样的人。这些人都是从2000人中筛选出来的200人,算是比一般的人相对优秀,但是他们依然都有各自的缺点。不一样的是,他们能够很好的发挥他们自身的优点,甚至让优点带来的好处弥补了缺点带来的不足。

有的人平时懒惰,但是上课的时候善于提问。

有的人学习基础不好,但是善于组织和时间安排。

有的人一声不吭,但确是很好的聆听者,默默吸收。

有的人不聪明,但却能提前规划,提早完成任务。

有的人很宅,但只要学习就有很强专注力,快速吸收。

有的人有拖延症,但是只要愿意去做,比一般人都能干得好。

结果如何?他们最后的成绩都可以考的很好,并不是说要遵循特定的方式才能成功如果他们一味埋怨、苦苦纠结自己难以改正的缺点,最后只会把自己的优点也给磨平,变得没有自信,很多“残忍”的家长就是不断地告诫孩子自己的缺点,忽略了他们的优点,让孩子不仅放大了缺点,优点也没了。

很多中国家长都非常“吝啬”于对孩子们的赞赏。

做语文教师的赵女士说出了她的想法。“我们中国人的传统理念就是为人谦虚谨慎,很多家长的激励方式就是‘打击’孩子的成绩和优点,让孩子知耻而后勇,而不是自我赏识。”这种教育方式有待我们去考证。

也许大家都听过木桶理论: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如果一个有明显的缺点意味着他也不能有更好的成就。

如今这个时代也许新木桶理论更加适合我们,快速发展的节奏已经没有那么多时间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了。所以,我们就要利用我们的长处,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斜面,尽可能发挥我们现在拥有的条件。先比别人多蓄水,蓄水之后,在过程中改善我们的短板,实现一个跨越式的发展。

优秀的人各有不同,比起拼命去纠正自己的缺点,倒不如想想如何发挥自己的优点。通往成功的道路不只有一条,谁说非要变得外向、变得勤奋、变得和大众一样才能走到终点,你走你的阳光道,我走我的独木桥,最终我们能够在终点碰面不就行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