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该是任父母打扮的孩子(6/1000)
早期教育是人人都要学习的,孩子童年不该是一个任父母打扮的小孩子。
曾经在我们思想有2种针锋相对的天才说法,一种是先天的遗传,另一种是后天的勤奋。作为研究者的说法是第三种观点:“天才是这种观念的最好阐释,天才既不是遗传的,也不是勤奋所致,而是早期受到教育的缘故,这种教育让先天遗传更充分发挥出来,让后天勤奋更加有效。”作者也被这个观点凝固定格了,是因早期教育的神奇效果和童年对人一生可估量的重大影响吸引了他,作者的童年经验也是该理论的一个注释。在他四五岁时开始认字,没多久就认得千个汉字,后就学写字,后就开始写日记,初中就开始坚持写日记,养成动笔习惯,也就有了一个可以自持地方,一个在极为不利环境里可以逃避的地方,回想走过的路程,对他的成长是四两拨千斤,牵一发而动一生。
回想中国历史也有很多辉煌的早期教育传统,白居易六七个月就开始学认“无”字,胡适2岁开始识字等,过去先人教孩子识字一般是3到8岁之间,那为什么皇皇数千年祖国经验不去总结,儿童识字问题在今天却视之如蝗呢?后来发现是陈思陋想限制了人的思考,那就要彻底消除思想障碍,对早期教育有正确看法。
作者以 中国人和犹太人为例,得出不同群体的文化素质差异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教育的环境差异所致。智力不是天生的,而在于后天的教育与学习。但现代还是有很多人仍然相信智力是天生的误区,这种认识也就掩盖了超常、正常儿和逊常儿童的内在联系,作者以一粒种子为例:拿到一粒花种,把它抛到露天地里,踢些尘土把它覆盖,它很可能一两周发出芽来,过会开出花来。不过仔细观察它我有些暗淡色的小花还有未发育的种子。但是,如果拿到同样的种子,放到适宜土壤,适量水分、阳光、营养里,你会看到一株叶子葱绿苍翠花朵色彩娇艳,发展接近他全部潜能的植物。那人也是一样有发挥的巨大潜能,这就是所谓的超常儿童享受到良好教育的“正常儿童”,而那些所谓的正常儿童是教育环境缺失的“逊常儿童”。
对抗早期教育的另一个新观点就是顺其自然,认为早期教育是违背自然,将天然当成自然。“像野花一样成长”,生命力旺盛,香气浓郁,野花的美丽主要在于“种菜人”,2000多年前的《伊索寓言》已经讲清楚了。所以家长教育中还持有一种自然而非天然的态度,自然是孩子自己本性,天然是自然的一种极偶然的结果,孩子本性被外界环境塑造的结果。天然只有解剖和收藏的价值。很多悲剧都是开始顺其自然的生长,而后天却不让孩子顺其自然地开花,结果,认为那样的花和果太小所致。
对抗早期教育第四种观点:大器晚成,早教是早成,不合晚成的思想。大器的确有晚成,但绝大多数是晚承,终成,而绝不是晚做。
对抗早教 第五种观点:认为人的智力像果实一样,早熟必先衰,但事实并非如此,越是努力积极学习,越能延缓脑力衰竭,还对延缓一个人的智力衰退有益。想挖掘大脑的潜力,在人刚出生后大脑成熟前进行早期教育,人的脑细胞越使用,代谢越旺盛,合成的化学物质越多,大脑越灵活。
对抗早教的第六种观点是:天才短命,神童早夭。其实神童不要夭,这一点不奇怪,神童是教育结果,家长肯定会重视健康,社会也是按人能力给予报酬的,天才能获得更多社会支持,脑的发展有益于长寿的,起码趋利避害的反应比其他同类要快。
看到这里前面6种观点也都澄清了,那是什么造就杰出人物呢?最关键是父母。父母需要重视早期教育,其实不是早期教育有什么神奇,而是人的童年太神奇了。早期教育神奇仅仅是这种童年神奇的一种表现。人童年也有敏感期,错过了,花上很大力气也无法建立。人幼年存在一个镜像期的假说,存在一个能像录音机一样全盘接受外界事物期,童年形成的范式对人的整个一生影响巨大。所以孩子就是总统,一个小小细节都将像影响一个国家那样影响他的整个一生。
经过这6种观点的深刻学习,我也从中学习并用于我的生活当中。我们自己必须重视早期教育,无论是传统的早期认字,还是学习看书,写日记,画画,唱歌,或跳舞等等,尽早觉察发现小孩某一方面或多方面潜意识的潜能,有针对的坚持下去做到极致,像野花一样发成长,将来的某一天一定会有成就的。一个人的智力是后天的培养的,更重要的是父母的教育,让孩子享受丰富多彩、良好的教育和环境,顺其自然,将天然当成自然,让小孩的身心更健康成长。孩子的童年期有个录音机期间,对孩子感悟影响巨大,我们更应该把提供给小孩童年的范式做到更好,孩子是源头,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孩子童年教育太重要太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