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老师
简书上的赵大山老师,不知其真实姓名,国学功底非常深厚,其对道家思想颇有研究的,有许多心得。上周末在微信上语音直播,而后还有个问答环节,赵老师的许多回答都令我十分佩服,怎么说呢?你既晓他的学问很高,思想很高明,但他的言语却很平实。假若你问他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他不会告诉你一些形而上的道理,而答以你他自己的实际见闻,但其中又蕴含着一些道理。
我读了几篇赵老师的文章,他的文章对一些道理深入浅出,使你在读一些比较晦涩的道理时也能有所收获,读起来有种在读名家译注的感觉。为什么这么说呢?我最近读了几篇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其中有几个词觉得在赵老师这里大概可以用的上了,趣味纯正,对文章无关心的态度,也即不设有什么心机,写出来的都是自己亲身的体悟。还有什么呢?一个学者该有的公正心里,带领你去思考,却不会表达出明显的个人偏见,以便你能有自己的判断。这一点我有亲身感觉,我的文章所表现的喜好明显,也就难免偏颇。
赵老师回复的评论更有意思,他可以不介意你的评论脱离他文章的范围,还能回答你一些粗茶淡饭的事情,这个老实说很令我感动。我也接触过一些有学问的人,但与他们谈到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时,问他们关于某些道理应当在现实中如何去用时,有些人还在讲一些形而上的事情,类似于“以经解经”,我觉得就过于脱离现实了。对严峻的现实没有什么指导意义。我不记得是谁说过,自己懂道理是一方面,但你若能将一个道理讲给许多不同层次的人听,而他们对你讲的道理都很受用;反之,则你未必真的懂那个道理,大概的意思就是你能否对道理深入浅出。这个最能考验一个人的真实学问。
赵老师让我明白了一点,我不知我的猜想是否正确。我们是生在现实中的人,读多少书,懂多少道理,我们都应该以自己当下的生活为重心,若是一些道理能为我所用,那也就少一分迷惑;若是弄懂了一些道理,但那些道理偏偏在现实是难以行得通的,也不必过分感慨。能用则用,不可用也不因此而沮丧。
感恩赵老师!
![](https://img.haomeiwen.com/i5964337/83c8947c64ae734f.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