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目不忘的读书方法》读书笔记
每年也看很多书,但是和别人聊起来,就什么都不记得。看到这本书的名字,就不禁读了下去。这也是我第一本边读边做笔记的书。
作者桦泽紫苑是精神科医生,每月读20到30本书,每天写文章,录制视频。这些内容有和工作相关的,有不相关的,比如这本讲读书方法的书。
作者讲述了读书重要性,从精神和心理学上,读书能提高智商,情商,防止老年痴呆,使人变聪明,增强记忆力,特别是边读边写。睡前读平缓的书,有助于睡眠。技术性的书,短时间内能提高人的工作能力,应用类的书籍能提高人的管理能力沟通能力等,而思想类的书籍可以改变人的思想。无论读什么书,读书的过程,就是构建思维模型的过程。无论你有没有记得读过的书的内容,但是那些东西就会在你的脑海里留下痕迹,形成思维。
普通人的思维是和经历,读书有很大关系。曾经去面试软件测试,想着我也是学过编程的人,虽然做的工作一直偏硬件,平时也会看程序,想着毕竟科班出身,做起来软件应该也问题不大。然后面试官给了我几道题做,其中有一道题,是你现在有七天的工作要工人们去做,总共有7根金条做工资发给工人们,每天只能发一次,金条是连在一起的,只能折断两次。问如何给工人发工资。
我的思维就是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用数学解决不了的问题,就用沟通解决,但是我忘记了,软件开发那可是纯粹的数学思维。面试官给我讲解了问题的答案。我也意识到跨行,经验不重要,经历更不重要,本质是思维的问题。不同的行业想问题的角度不同。
而读书的数量够多,知识面宽,量产又能导致质变。这种思维的局限性又可以被打破,比如大数学家冯·诺依曼,会7种语言,还和经济学家摩根合作了《博弈论和经济行为》,是博弈论的创立者。在这种大人物这里,思维是不存在局限性的。
本书主要的论点就是:强化记忆的方法,就是多读书,多输出。输出就是边读边画,在能引起情感共鸣,或者能有启发的地方划线做标记。不过,这种方法,对于我来说是无效的,上高中时,每本书我都画的象涂鸦本,但是没有画到脑子里去。
向别人推荐读过的书,能和别人讨论读过的书,象我们一起回忆小时候看过的电视剧,漫画书一样,来讨论一本书,那么,也是一种很好的输出方法。
第三种输出方法就是写出来,把读书时的感想,名言警句都写到社交网站上,和别人分享,同时每次在社交网站上看到,也是一种强化记忆的好方法。更专业的输出就是写书评或者摘要。
每周输出三次,第一三七天进行输出可以强化记忆。
输入的方法,则是和人的感情和大脑结构有很大关系。人在有压力和感到幸福的时候,多巴胺和肾上腺素的分泌会加强记忆。比如设定读书的时间,一天看完一本书,在下车或者下地铁前看完一章,这种紧迫感会使记忆强化。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是15分钟,普通专注的时间是45分钟,如果中间稍微休息,可以延迟到90分钟,把握好时间,在精力集中的时候看书,能事半功倍。另外人在兴奋的状态下,记忆力也容易加深。
作者介绍了特别实用的实践方法。关键点就是结合自己的兴趣,趁热打铁,先把感兴趣的读完,然后在深入的读相关主题,在读书的内容和速度上挑战自己,向自己崇拜的作者学习,甚至面谈,来强化记忆,全面学习相关的知识。读书的最终目标是化知识为己用!
作者的选书方法也比较实用,提出守破离的选书方法,守就是初级知识,学习基础,认真模仿,破则是研究别人的方法,促进自己的成长。离就是探索属于自己的方法,突破自我。现在全民读书,有很多网站和读书的公众号,可以根据别人的推荐,网站的排名,还有书籍上的参考文献来选择自己的书单。
总得来说,这是一本充满干货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