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候读生活家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英伦 | Manner Maketh Man 英国的固执

2015-10-16  本文已影响656人  Weego我去旅行
↑大不列颠钻石王冠

日不落帝国时期插遍全球的“米”字旗、在泰晤士河畔屹立了157年的大本钟、伊丽莎白二世头顶上的大不列颠钻石王冠、英国皇家护卫队,这些最直观的英伦代表就像文章里的符号,无法用事物表达的英伦气质是文字,符号让人顺其自然,文字让人沉浸其中。英国,它总有这样的运气,从文艺复兴到工业革命,它的文化和工业,抓住了每一次成长的机会。但是从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到现在强国林立再难出头,我们仿佛感受到了它“虽有满腹诗书气,却难再登金榜名”的失落与内敛。这种气质慢慢积累凝结成了一种不去浮夸放大、迎合顺势的性格。

“Manner maketh man”

↑《王牌特工》剧照

《王牌特工》里Colin Firth着一墙的《太阳报》说:“一名绅士就只该出现在报纸上三次:出生时、结婚时、离世时。”与大部分充斥着激光束、高端科技的美国大片,莫名搞笑逻辑含糊的大众电影截然不同,电影里满墙的《太阳报》散发出的复古优雅,和英国人有理有力的叙事方式,让人回味起电影情节时眼前都是微微泛黄但又清晰明亮的英伦色调。就连每日穿行于小巷里、地铁口的普通人,也甩不掉这种已深入大不列颠骨髓的气质格调。而早起看报,更是英国绅士的生活常态。报纸,成了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值媒体界报业转型浪潮来袭,全球纸媒个个自危。在美国,BuzzFeed、Huffington Post这类新兴媒体气势汹汹,后发制人。在中国,各种各样的线上媒体正在不断冲击传统报业,越来越少有人订阅报纸,报纸为了盈利只能增加更多广告版面,二者结合,恶性循环。而在英国,英国报业转型却透露着十足的“绅士范儿”。可以说,与美国相比,英国多数纸媒来自新兴媒体和社交网络的冲击较小。英国报业转型更多是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渐进式、自适应的变革。也就是在这里默多克将他的新闻帝国发展到如日中天。

↑卖报人1917

首先,英国的看报文化历史悠久。英国是世界近现代报纸的发源地,百余年来养成的阅读习惯让英国人在网络时代也不忘读报。虽然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报纸发行量下滑,但长期以来形成的读报氛围特别是在中老年人群中仍是浓烈。而且,英国具有建立于数量众多的阅读国民基础上的读报人群和长久的读报习惯。在素以绅士淑女教养著称的英国,看报成为一种绅士的表现。在旅行途中,也常常会看到在街边长椅或者地铁上读报的身影。英国人也有将自己的婚讯发布在报纸上的习惯,这一传统习俗到现在还有人遵从。(比如夏洛克的扮演者BC以及最近才和同性男友结婚的跳水小将戴利)

其次,英国的报纸有明确的受众分级。传统的上级市场报纸均为对开大报,读者主要是受教育程度较高、收入较高、有一定社会地位的高端读者群,如《泰晤士报》、《金融时报》等。中级市场报纸主要瞄准富裕的中产阶级,特别是女性读者。下级市场报纸《太阳报》、《每日镜报》等,主要针对年轻人和中低阶层,以娱乐新闻、体育新闻、社会新闻取悦读者,版面花哨,语言通俗,也就是我们说的“小报”。最后,英国的报纸也在根据自身和受众的特点,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改革。比如和线上媒体联动,发布套餐,比如在报纸中加入更多让人一目了然的数据分析,或者在版面上多下功夫等等。让你眼前的报纸不光是一份信息的集锦,而是信息的分析、二次利用和成果共享。

“质朴却比巧妙的言辞更能打动我的心”

英国书评传统和美国相比有何区别?曾为英国《观察家》杂志、美国《纽约书评》等报章撰写书评的伊恩·布鲁玛一针见血地说,“英国的文学圈更小气,作家和评论家之间的关系更加纠葛复杂,大家普遍对花边新闻和八卦回忆录这些题材感兴趣。而美国的文化视野更加大气,一般都是对事不对人。”不过也因为如此,“英国书评比美国更加有趣”,毕竟作家八卦几乎是人见人爱。古典音乐评论人诺曼·莱布雷希特为《泰晤士报》、《每日电讯报》和《华尔街日报》等多家媒体写音乐评论。在他看来,写评论前必须做一个重大的决定,“你想成为一个屠夫还是砧板上的肉?”毫无疑问,诺曼自己的选择是“屠夫”。这位音乐界著名的老愤青拥有一枚炮弹般的“大嘴”,他曾痛骂莫扎特和卡拉扬,预言古典音乐唱片公司Decca会倒闭,还多次称“古典音乐已死”。他的大放厥词常常引来口水仗和争议,但无可否认的是,他的评论仍然是古典音乐领域最好看最专业的评论之一。尖刻的评论比起平实的语言,显然是更受欢迎的。英国书评人中以犀利恶毒闻名的不在少数。伊恩说,“如果《纽约书评》想找恶毒的评论,一般都找英国书评家写。”英国书评界甚至专门设立了“斧头奖”,以奖励那些“愤怒、有趣而犀利”的书评。今年的获奖者是英国女书评家卡米拉·隆(CamillaLong),她将另一位女作家蕾切尔·卡斯克(RachelCusk)的新书《后果:婚姻和分居》评论为“一个脆弱的女施虐狂和无与伦比的自恋狂”所写的“恶心、古怪的回忆录”。在诺曼看来,英国的书评传统继承了英国的政治传统。“英国议会的政客经常互相谩骂、互相攻击,但还是能保持一定友谊,骂完还能一起喝酒。书评界也是如此。”这样敢想敢说的固执性格,无疑也是让人喜欢的。

↑诺曼·莱布雷希特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英国人很坚持自己认定的抉择,他们可以抱着自己的想法在任何环境里穿梭,环境带来的好的或坏的,他们欣然接受,我们称之为豁达。温网"即使今天多场比赛比赛已无法案期完成,但是我们的日程表依旧够用,因此我可以很肯定地说,在这样的周日,温网不会安排比赛"这是几年前全英俱乐部首席执行官伊恩-里奇在周六只完成2场比赛的情况下作出的回答。的确,周日作为温布顿传统休息日的这个传统已经延续了百余年,而在这百年中也只有3次打破了这个传统。第1周的比赛对于球员对于观众都是很痛苦的,6天的比赛没有一天是没下过雨的,大概有1天是在早上下的雨多多少少就算是本周温布顿天气最好的一天了。雨作为温布顿的一项特色,也在每年准时地来参加这项大赛,纷纷扬扬的雨仿佛与绿色青葱的草地形成了一幅绝美的画面,但是恐怕球迷和球员都不会希望这种画面一直出现在温布顿球场,因此也难怪恪守传统的英国人也不得不在他们的中央球场建起顶棚.。此外,温网一贯使用的场地是草地。在2013年的温网中,随着比赛的进行,部分选手遭遇伤病的威胁,退赛成为他们遗憾的选择。包括女单二号种子阿扎伦卡和男单六号种子特松加在内的8人,带着严重的伤情黯然告别温布尔登,这是这项大满贯赛历史上“伤退”最严重的第二轮。此外,当天冷门迭爆:卫冕冠军费德勒、女单热门莎拉波娃携手爆冷出局。而从原因来说,世界上到现在还保留的草地大满贯赛事,是一个与潮流不符的行为,导致了大批球员必须在每年的一个时段打他们不适应的草地,与其说坑人的是草地,不如说是英国人的固执。说好听了,英国人是尊重传统,说实际点,就是顽固,也许对于球迷球员来说,连续的雨水侵扰以及经常性的一天双赛让他们抱怨不已,不过谁叫这是温布顿呢,谁叫这是美丽的草地呢,谁叫这是最古老的赛事呢,谁叫这是每个人都向往的梦幻地方呢?

↑wimbledon

从哪里看英伦风

【英国谍战电影】

《伊普克雷斯档案》谍报上班族

《007之金手指》:奠定50年的公式

《柏林谍影》:情报员自传

《锅匠裁缝士兵间谍》:间谍亦凡人

《浪人》:后冷战挽歌

《北极光》:风云际会龙虎斗

《哈瓦那特派员》:揭开间谍的老底

《三十九级台阶》:麦高芬与错误的人

《血染雪山堡》:小分队出击

【最受英国人喜爱的书TOP 10】

1. The Lord of the Rings, JRR Tolkien 指环王,J.R.R.托尔金

2. Pride and Prejudice, Jane Austen 傲慢与偏见,简·奥斯丁

3. His Dark Materials, Philip Pullman 黑暗物质,菲利普·普尔曼

4. The Hitchhiker's Guide to the Galaxy, Douglas Adams 银河系漫游指南,道格拉斯·亚当斯

5. Harry Potter and the Goblet of Fire, JK Rowling 哈利·波特与火焰杯,J.K.罗琳

6. To Kill a Mockingbird, Harper Lee 杀死一只知更鸟,哈珀·李

7. Winnie the Pooh, AA Milne 小熊维尼,A.A.米尔恩

8. Nineteen Eighty-Four, George Orwell 1984,乔治·奥威尔

9. The Lion, the Witch and the Wardrobe, CS Lewis 纳尼亚传奇:狮子、女巫、魔衣橱,C.S.刘易斯

10. Jane Eyre, Charlotte Bront 简·爱,夏绿蒂·勃朗特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