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雅阁日更达人联盟

读《万历十五年》,明朝宫廷的庞大开支(2)

2021-12-03  本文已影响0人  小河边的依依杨柳

和以前的各个朝代相比,明朝的宫廷开支最为浩大。

紫禁城占四分之三方里,各个宫廷上盖琉璃瓦,前后左右有无数的朱门和回廊,宫廷下面的台阶都用汉白玉砌筑,真是极尽豪华。

皇城环绕紫禁城,占地三方里有余,皇城内有驰道和人工开凿的湖泊,以备驰马划船和其他游览之用。

建筑物除去皇家别墅之外,还有寺院、高级宦官的住宅。

有许多为皇室服务的机构,例如烤饼坊、造酒坊、甜食坊、兵胄坊,马房以至印书藏书的厂库也都集中在这里。

各个厂库、寺庙、坊舍均有专任的宦官掌握,共有24个机构,称为二十四监。

到万历初年,宦官的总数已达两万,而且还在不断膨胀,最高级的宦官,地位可与最高级的文武官员相仿。

宫女的数字至少也在三千以上,为这些人的死亡所准备的棺木,一次竟达两千口之多。

从明朝创业之君开始,就形成了如下的一种观念,既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不需要有专门的皇室庄园的收入,以供宫廷开支之用。

宫廷所需要的物品,来自全国税收中划出来的一大部分实物,包括木材、金属等各种原料,也包括绸缎、瓷器等制成品。

皇家的开支可以不受限制,而官员们的俸禄却十分微薄。

这种不公平的现象当然不能持久。

到14世纪初,大部分的高级官员和宦官都已经过着十分奢侈的生活。

尤其是高级宦官,更为人所艳羡,他们不但在皇城内筑有精美的住宅,而且他们也有相好的宫女,同居如同夫妇,他们没有子女,但不乏大批干儿、侄子,外甥的趋奉,因而也颇不寂寞,至于招权纳贿,则更是题内的应有文章。

一般的宦官也有他们额外的收入,掌管皇家的各个仓库,就是他们的生财之道。

各省上缴给皇室专用的实物,必须经过检验,认为质量合乎标准才能入库,否则就拒绝接受,那么解送实物的人员就会长期滞留在北京而不能回家。

实际上,所谓质量并无一定的规格,可以由宦官及中介人随心所欲地决定。

如果接送食物的人员懂得其中的奥妙,赠送中介人以相当款项,中介人扣除佣金后再转送给宦官,所缴实物就可以被接纳入库。

既然纳贿可以使劣质物品变为优质,所以,以次充好的现象就不断发生,其中受到损害最大是京军的军用品,比如,衣物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