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笔记、知识管理、写作方法每天写1000字读书让生活美好

这套读书操作系统,让你告别无效阅读|《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2018-05-02  本文已影响362人  淡之

最近看到了一个微视频——《窑洞里的读书人》。这是一部由央视新闻新媒体于出品的时政微视频,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热爱读书的事迹。视频中提到一个画面:村民去拉习近平总书记的行李,有一个箱子很重,里面装的全部都是书。

这个画面让我想起了自己读大学时,有一次放假回家,拎了两个行李箱回家,而箱里除了是书,就是记满读书笔记的笔记本。

那时候的读书笔记,其实就是摘抄,一味地将书中觉得有感触的句子抄录在笔记本中,似乎抄录在笔记中,便拥有了书中的精华。

可是,书读了就忘了,没有一本书牢牢留在自己的心中,成为我无形的财富。而所记的笔记嘛,都是以笔记本这样的物质形式保存下来,在今后的某一个不经意间发现,感动下自己曾经的努力。

很多人像我当初的状态一样,不知道读书方法,不知道如何正确记笔记,更不知道如何用好笔记。但正如廖一梅所说,在每个死胡同的尽头,都有另一个维度的天空。

那么,对于读书,我们该如何拥有另一个维度的天空?究竟该如何读书才会有效?该如何把书中的内容记住并加以活用?以上这些读书的问题,《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这本书将给你答案。闻名日本的“笔记本作家”奥野宣之将详细讲解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奥野宣之,他在出版社和报社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独创出让商务人士推崇的信息整理术和智慧创造法。他坚持用笔记记录工作和兴趣,笔记成为了他的生活方式,在日本的电视播出后引起了热烈的反响,这也让他有了一个新的身份——“笔记本作家”。

他出版了《如何有效整理信息》《如何写游记和散步日记》《“处方笺”读书法》《三本书创造好点子》等畅销书, 累计销量超过50万册。

而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真正为想要学会如何有效读书的人建立了一套既完整又实用的读书操作系统,他从读书前的选书、购书,再到读书时利用笔记的读书方法,然后是读书后的记录和活用,全方位都进行了详细讲解。

以下为奥野宣之为大家讲解该如何有效读书的具体操作。

读书前——选书、购书

事预则立。读书前,我们要做好选书和购书的工作。认真制作购物清单,这样既能培养带着目的去读书的意识,又能帮助自己找到真正想读的书。

如果漫无目的地读书,就好像谈恋爱在路边随便拉个阿猫阿狗就开始谈情说爱一样。如果只是一时兴起,随手抓来一本,那书本对于你仅仅是生活中的调剂,那么《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对于你来说,可能不是很合适。

如果是希望自己通过读书实现一定成长的人,那么,看一本书时就要有的放矢,拉弓射箭,每一箭都要有靶的归宿。

选书、购书方面,奥野宣之给了我们一份无形的财富——购书清单。

我一般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选书并记录在购书清单上。

我会带着自己的问题或需求去选书。比如,我想高效整理家务,那么,我就会去看收纳整理方面的书;我想要科学教育孩子,就会要求自己定期看育儿方面的书籍;我要系统训练自己的写作技能,就购入写作方面的书籍……

在看一本书时,凡是书中提到的书,我都会记录下来。有些书的最后,会记录作者写此书时参考的书籍,那么我便会顺藤摸瓜,发现好书。像读《好好学习》,知道了《穷查理宝典》;读《把时间当作朋友》,知道了《奇特的一生》……

还有,如果特别喜欢一本书时,我会搜索这个作者的其他作品。像早些年,我读古典老师的《拆掉思维的墙》,很受启发,后来便陆续购入古典老师的《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跃迁》。

以一本书为枢纽书,为一个支点,以作者的推荐或是作者的其他作品进行拓展。同样,以这本书为支点,还可以在同一个方向进行主题阅读。像《把时间当作朋友》和《奇特的一生》,都可以算入时间管理的书籍,如果想进一步深入阅读,那么就可以购入其他的时间管理方面的书籍。

此外,我还会根据一些大V、书友的推荐和各大网站的书籍排行榜选择不同类别的书籍。我们选书的目光不能只盯在某一个领域,各个领域的书籍都要看,这样可以扩展阅读领域,发散思维,构建庞大的知识体系。

一切我们都从主动寻找合适的书单开始,带着自己的阅读目的,建立一份自己的购立书单。排除掉对于现在的自己来说不需要、没必要读的书,只选择自己真正想读、有必要读的书购买。

读书时——筛选、提炼

奥野宣之用记笔记这种传统的方式开创了与众不同的“一元笔记读书法”。他提出,读书是为了记读书笔记。所以你在读完书后会去思考如何撰写读书笔记,然后提炼自己的感想,力求写出精练而深刻的笔记。

像莫洛亚说的:”每个知道读书方法的人,都有一种力量可以把他自己放大,丰富他的生活方式,使他的一生内容充实,富有意义,而具兴味。“

奥野宣之的笔记读书法,一般要读三遍书,每一遍都是一次筛选,是对书中重要内容的提炼过程。三遍下来,便是一道完整的筛选程序,把自己三遍都认为有价值或是有感觉的部分做好标记,为后面写读书笔记做好准备。

读书后——记录、活用

(1)“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法

书读三遍后,自然要进行读书笔记。而我对书中印象最深,觉得最为实用的部分便是——“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

葱鲔火锅,即葱段金枪鱼火锅,是一道以葱和金枪鱼为材料烹制的日本特色料理。葱是配菜,不是调料,因此与金枪鱼同样重要,不可忽略。

在筛选出的重要内容后,要注意三项信息:写读书笔记的日期、书名和作者名。然后开始正式地摘抄,在摘抄完的文章后面留出一些空白,写上自己的评论。摘抄部分在内容前画上“○”,而自己的评论前则标上“☆”,以此作为区分,交替标在每个段落前。即,“葱鲔火锅式”的读书笔记法=“摘抄”+“评价”。

“葱鲔火锅式”的读书笔记法可以通过摘抄加深我们对书本的记忆和理解,又可以记下对摘抄内容的感想和思考。所记下的感想和思考,在日后翻看,说不定能激起一些创意的想法。

这种方法让我们将书中精华的内容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信息进行糅合,两者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将会是积极的输出。而输出的过程,也让我们对书中的内容不断加深记忆,达到有效的内化。

奥野宣之在书中提到,读书笔记是一种升华工具,可以让读书活动完成从生搬硬套到独创思维的飞跃。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可以说便是一座思考的仓库,随时迸发思维的火花。

(2)重读笔记,输出思考

做读书笔记只是开端,读书后还要不断强化重读笔记,通过输出我们的思考,最终达到将书中知识活用的目的。

书如果只是读过就好,那只是生命中无足轻重的过客,随着时光流逝,很快会在你的脑海中消失。读完书,记完笔记,想要活用书中的知识就必须得重读读书笔记,而且不止一遍。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重读笔记不仅可以加深记忆,在重读笔记的过程中,我们还会有新的收获。

在重读读书笔记的时候回想当时的思路,再与自己现在的思想进行跨越时空的思维的碰撞,一定会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拓展更深的思考深度。

读书笔记像是一个跳板,在重复阅读中,帮助我们的视角跳跃到一个新的高度,也能帮助我们进行高质量的原创文章或思想的输出,让所产生的思想更加细致和深刻。随着我们的信息不断更新,与原有的读书笔记进行充分反应,将输入脑中的学问进行输出,进一步以书评的形式输出,会有更多美妙的发现。

奥野宣之提供了在读书前、读书时以及读书后的整套读书操作系统,就像是一本从购买食材、洗菜切菜到开火炒菜都详细介绍的实操性极强的菜谱按照本书的方法,所有美好的”食材“,你都将会有能力将它们烹饪出属于你自己的味道。

喜欢《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这本书的一个原因是因为本书没有利用人们的知识焦虑,鼓吹读书捷径,相反,它告诉我们,不管是读书还是写作,不走捷径,才是真正的捷径。

太多人的读书生活低效而无意义。读书需要技巧,也需要踏实的心。有时候用最笨的方法去积累,才会有实实在在的收获。当我们实实在在地在每一本书中都有所收获时,变化便已经悄然发生,等待积累到一定的量,便会绽放出比我们期待中更灿烂的烟花。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