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九岁儿子的信

2024-02-22  本文已影响0人  舞英社

弈羽,见信好!

2024年,是一个特别的年份。今年是甲辰龙年,这一年你取得了很多成绩。以自己的努力考得了多门功课90分以上的好成绩,在运动和音乐上也有长足的进步,参加了舞英社专场的演出《鳟鱼》拥有了自己的一些粉丝。而且在足球、篮球、游泳等项目上也取得了一些突破,还坚持了体育舞蹈训练和视唱练耳以及奥数的学习,这些都是可喜可贺的。

然而,成长没有一帆风顺的。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都会面对不可抗力的因素和未知的困难与风险挑战。

这一年首先是你曾奶奶因过马路不慎被汽车撞伤,至今伤及脊椎而尚未恢复……

而,家庭的力量构成都是各有分工,各有侧重的。比如父母要赚钱还房贷、家庭开支用度;而奶奶们则要负责你的饮食起居,还有上学等大事。这些事情都是按部就班,但又缺一不可的。变数的来临只会让家庭措手不及。所以,去年幸好你妈妈比较明智给奶奶提前买了保险,才避免了受伤而无经济手段及好的医疗条件的保障。这些都是需要先见之明,也是需要未雨绸缪的。“凡事预则立!”这又跟你的学习是一样的,我们每个人都有对未来的焦虑,竞争是常态,就像一场竞技比赛,都想赢,而胜利者只有一个,需要我们毫不懈怠的持续为之奋斗!

说说我们所身处的环境:

首先,今年在气候上多出了很多的极端天气,比如,武汉的在2024年除夕前夕出现的冻雨天气,还有紧接着2月21日开始的暴雪(霰)这种极端的天气,路面结冰,打滑,后驱车辆无法行驶等自然灾害极端天气。

想想2020年的疫情,4年的时间,生活中的芸芸众生都是极艰难的。

看看奋斗在路上的应急保畅人员,以及铲雪队伍,还有冒着摔倒打滑的风险为了生活的一点收入,而拼尽全力送外买的队伍……

我们应该感恩生活,感恩我们吃穿用度暂时不愁,不缺。这是需要条件保障的,我们应该倍加珍惜。“粒粒皆辛苦”的道理,我想无需我再赘述。

而我们都生存在时代加速演进的世纪中。今年我们有幸去了泉州、福州。2023年我读完了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我更加慨叹于郑和七下西洋的伟业,但又悲哀于他虽然早于麦哲伦、哥伦布、达伽马等一众西方航海家而进行海洋的经略。然而由于其动机和目的只是为了炫耀皇权,而非通过贸易和经济改善民生、经济等诸多方面。在一代英主永乐皇帝朱棣去世后、郑和去世后,这项伟业终究是人亡政息,后继无人,而让西班牙、葡萄牙以致后来的英国(号称日不落帝国),成为世界性的大国、强国,而我们却一再的闭关锁国,因为倭寇的侵略而实行海禁而逐步沦为自大、自我封闭、自我满足的井底之蛙,睡梦中的巨人……

这段历史直到1840年开始的近期,你在福州三坊七巷的街首看到的林则徐故居。虽然林则徐先生是近代开眼世界的人,他还强硬的以一己之力开展有名的“虎门销烟”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抵制英国人鸦片对我们国家的侵蚀。然而很遗憾,当时他们错误的估量了自己的实力,侵略者的坚船利炮直接从广州、福州一直北上,打到天津的大沽口,威逼京师。最后腐朽的清政府被迫在南京条约中割让香港等地,于是开始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序幕,而林则徐则被远谪新疆伊犁,他一路治理水患,还发现了俄国对我国新疆的虎视眈眈,最后的实践证明林公的远见。

节选自网络:历史上俄国侵占了大量中国领土,这是举世公认的事实。但究竟侵占了多少,有的说一百五十万,有的说三百多万,有的说五百多万等等,需要有一个客观正确的说法。首先需要明确一点,历史上侵占中国领土的俄罗斯政权有沙皇俄国(沙俄)、苏维埃俄国(苏俄)和苏联,我们以俄国统称之。清朝鼎盛时期的领土面积为1300多万平方公里,东临太平洋的鄂霍茨克海,西达葱岭(现名帕米尔高原),北到外兴安岭,南到曾母暗沙。

(一)通过不平等条约迫使清政府割让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后来,辛亥革命前,也是位于福州三坊七巷末尾的林觉民故居(也是冰心故居)你也去过了。而林觉民的《与妻书》更是天人永隔、舍身取义的民族英雄。广州黄花岗72烈士之一。他们倒在在辛亥革命的前夜……

还有严复故居,那位北京大学的首任校长,精通多国语言,翻译《天演论》给中国国民并启迪民智的伟人。

通过他们的故事,以及国家兴衰起落的教训,我们应该非常深刻的感悟到历史的教训对于国家来说就是“落后就要挨打!”什么是自立自强,那就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自己的实力,让别人不敢欺负你。而保护我们的武器是什么?那就是靠我们读书获取的知识,转化而来的力量!

新年伊始,我们还去了常德博物馆,我想1938年日军对我们陪都重庆的大肆进攻,特别是武汉保卫战失败后,常德最为川陕咽喉地带,对于重庆的屏障作用毋庸置疑。而国民党军也进行了输死的抵抗。但,军民还是饱受日军细菌战残酷而缺德的迫害……鼠疫肆虐(中世纪让西方世界几乎灭族的黑死病)

敌人对我们的侵略和迫害,可见一斑。

然而一个国家的自立自强在于启迪民智,而一个国家的未来则在于青年、少年。这就是古人为什么反复告诫我们“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教训……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是每天不好好学习,去放任自己的心性去沉迷于游戏,声色犬马?还是放任自己的懒惰而荒废光阴?还是不用心在自己的学业中,这也不喜欢,那也不投入的浅尝辄止?或者对于我们已经拥有的至少不缺衣少食的生活不知感恩,生在福中不知福的挥霍我们宝贵的光阴么?

学习,一定是一种习惯,一定是一种自我的救赎。是一种自觉、自醒。如果要成长,与其与大人计较逞一时的口舌之快,我以为还不如“知不足而后进”知道我们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这些都是再给自己救赎。就如林则徐、林觉民、严复等开启民智的英雄一样,他们总是担忧着自己的国家和自己的民族……因为我们不能局狭在自己的舒适区里成为一个井底之蛙,坐井观天。我们应该补短板,锻长板。把自己的不足进行克服和修正,这些都比那些口舌之争要来的实际。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我们在梦乡里做美梦的时候,须知有人已经早起而读书学习奋斗了;我们在娱乐休闲的时候,须知有人正在不断地进行自我的精进,求索了;我们在争论口舌虚名时,须知有人正在兢兢业业的勤能补拙,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了;当我们吃饭慢、生活习惯拖沓,抱怨这数落那的时候,须知有人正在亦步亦趋,卓厉奋发,日三省吾身了……

一年有365天,一天有24小时。一年如果按三百六十五天计算,那么一年就有八千七百六十个小时,五十二万五千六百分钟,三千一百五十三万六千秒。每当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就是一年。

如果人家每天多学习利用好时间,你算算他们会比我们多出多少小时。而任何学问则都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学习一定是长期性的。正如体育、音乐都没有哪个有所成就的人说,轻轻松松不需付出努力就可以随随便便成功的。

综上,也写了很多了。我希望你理解成长一定是一个不平凡、不简单的过程。我知道你现在成长了,进步了,也有自己的很多疑问和思考,诸如不喜欢大人说你,你希望得到更多的认可而不是批评和指责,我想每个人都是这样。当然也希望你能够换位思考,能够三省吾身,做好自己,修正好自己的不足。大人也有很多缺点和问题,但我希望你能够“择其善者而从之,则其不善者而改之”。

2024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注定是我们生命中唯一的,失去不可再来的年份。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的名言说:人,不是生来被打败的。他可以被消灭,但不能被打败。

我希望你我都能够做到这样。

——力 2024年2月22日 甲辰年正月十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