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回乡,邂逅自然与诗
清晨起床,推门,一片金黄的油菜花田映入眼帘。
我这个纯农村长大的人,也瞬间惊喜,连忙把娃儿赶进花田,咔嚓咔嚓拍不停。
可惜照相技术太渣,别人拍出来的像唯美浪漫大片,我的,就是写实主义。

反正也拍不好照,骨子里的农家基因作祟,忽然对边上一圈绿草一样的东西感兴趣。最初以为是没开的油菜,仔细一看完全是两种植物。

依稀判断是小麦,可还是不大确定,印象中小麦有这么宽大的叶子么?
问了主人,确定是小麦。大约是旁边鱼塘的溏泥太肥,所以这麦子皆矮壮肥嫩。还有一个多月就要收割麦子了,这架势,大概是不会抽穗了。不过现在农村生活富裕,估计就种着好看,也不图那一口吃的。
确定了是麦子,八岁的女儿忽然说:麦花雪白菜花稀。
我并不惊讶,类似的场景出现不止一次了。
今天早上,清明扫墓,山间多有炸鞭。娃儿跑进来,对我说:妈妈,真是一行“白鹭上青天“啊!鞭炮一响,那些鸟都飞上天了。
去年五一,她回我老家,盯着一个小水塘,良久,忽然说:这真是“泉眼无声惜细流”啊!你看,上面流下来的泉水那么细,蜻蜓蝴蝶都在水面上飞,他们好喜欢这个水塘……
麦子,油菜花,忽然觉得很有意思。发到朋友圈,问那青葱麦苗是何物?少有人识。
以前我说过,我们现代人对自然的疏离,恐怕亘古未有。城里人不识麦苗,有客观原因。但是,他们对常年擦帽摩肩的小区树木也视而不见,见而不识,恐怕也是常态。
也许有人说,不认识怎么了?认识了又有什么用?
这我还真不说不上来。凡事以是否有用来衡量的话,生活就失去了很多趣味。
比如,这小娃儿看到的麦花雪白菜花稀,她看到的泉眼无声惜细流,她一早兴奋地大叫一行白鹭上青天………
没有诗词类文字学习,她很难看到麦子、小池和一群飞鸟;没有这些自然生活体验,她也体会不到这些文字的美感。
只有深度融合体验的文字输入,才是有效的学习。如果非要谈有用,这算一条,关系到真金白银的语文分数。
再谈得玄虚一点。人生一世,我们其实要花很长时间来对抗平凡,甚至无聊的生活。怎么对抗??外界很难改变,那就需要一副有趣的心灵,随时随地发现世界的可爱。
正如那一片黄花,几株麦子,有什么好看的?凡事不好看,不有趣,那大量的时间只好去胡思乱想,去勾心斗角,去七大姑八大姨………当然,也许这也是一种乐趣,但相信不是人本来想追求的乐趣。
春暖花开,波光粼粼,这乡野生活着实可爱。来到一水塘边,发现一株老柳,粗大的枝干斜倚着伸向水面。
果然是爬树的好地方,于是有此一举:

并赋诗一首:
塘边生老柳,树上憇娇娃。
春风闻笑意,绿水映芳华。
娇甜不可待,英姿何飒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