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成长励志心情随笔

拥抱自己的绽放

2019-07-27  本文已影响1人  红阁楼的梦
很喜欢的一组图

喜欢泰戈尔的一段话:“有一个夜晚我烧毁了所有的记忆,从此我的梦就透明了;有一个早晨我扔掉了所有的昨天,从此我的脚步就轻盈了 。” 这与李白的“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有异曲同工之妙,过去的终将过去,而现在,则在我们手中变为一个更好的明日。

研究生毕业后,为了考博而成了“北漂”,远离票圈和纷扰,安安静静地继续着自己不变的理想。当初读研时,户口和本人一起迁到了北京的学校,而毕业后户口再次被打回原籍。

文学研究中常喜欢分析人物的身份,而自己此时的身份便是暂时性,游动性的,这一年也是一个身份重建的过程。碰上小区里叔叔阿姨的询问,我只能说:“研究生刚毕业。”而这是一个不能长久使用的身份,是一个换乘站。

每一种选择都是一场冒险,而我并不后悔:“人的一生有很长的时间去工作,但是求学的时光只有这么些。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适合做什么,想做什么,做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事情,而不是迎合世俗的眼光和偏见。”读博最功利的目的是在于一直想成为一名大学老师,可以教书育人,可以继续研究和创作。而从学习者的角度而言,很多问题现学习阶段并不能很好理解和解决,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索。

这几个月一直处于闭关状态,整理修改论文集,复习,尽可能地充实和提升自己。本来回家一周,却因感冒和耳鼻发炎延误了一周。在家的两周,作息更有规律,早起按时的一日三餐,晚饭后的运动,连带着清晨听到鸟叫和蝉鸣一样让人精神振奋。综合来看,比“夜猫子”时的自己反而多了更多学习时间,更高学习效率。尽管需要做的特别多,较之去年的考试增添了更多的经济和现实压力,但减压却可以让奔跑的脚步更轻盈。

简书的鸡肋常在于,很多论文为了发表期刊或是投公众号,为了原创性,不能先在此平台上发,发得更多的反而是一些无关紧要的文章。但简书终是一个督促和让人心静的平台,也会修改着之前的文章,从逻辑性,学术性,语言表达和知识积累方面看到自己的进步。文章不厌千回改,一篇好的文章应如一件艺术品,需要灵感和灵气,更需要打磨和沉淀。

常觉得文学专业最大的收获便是不愁写作,不愁读书,尽管它并不能带来世俗的利润,但却可以充盈和愉悦内心,去更好地理解自我,他人和生活,对人事有一种关怀和担待。

深处低谷时,常不忘看见月亮和星辰,去眺望着远方,河流和大海。何况这并不叫低谷,而更像跳水的跳板,跳远前的助跑。每个人都是自信和自卑的结合体,最终归于一种调整,一种更好的状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