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5 | 抱歉,我把朋友圈设置成了“仅展示最近三天”

2017-06-04  本文已影响261人  Jasmine农
插画 | lett yice

01


前天一个朋友在我最近一条朋友圈中评论,

“你的朋友圈怎么没有了?”

“我也想删,可是好多,删得好累啊”

我给她回消息“我开通了朋友圈仅显示三天,现在微信有这个新功能”

之后向她讲解了如何开通的。

不一会儿,她的朋友圈也只展示最近三天了。

由她这样一问,我不禁想,

当初,我为什么选择朋友圈只显示最近三条?

看了看一些好友的朋友圈,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关闭了朋友圈或者应用了微信的朋友圈隐私新功能?

02


把朋友圈设置为最近三天可见反映的是什么心理?

我选取了知乎点赞量比较高的回答:

“moment 真正变成了moment,而不是personal history。”

“保护自己隐私嘛,现在微信里陌生人这么多,没必要让所有人看到。”

“从今天起,我所有的生活都与你共享,只要你愿意。只是我行过的路,看过的云,喝过的酒。时候过了,就不要再提了。”

"我之前发的朋友圈好傻逼好幼稚好可笑啊,要保持现在的美好形象,不要被好友看到”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

03


微信把握用户的心理真是越来越娴熟了——

微信在2014年4月19日推出了“朋友圈”,具有分享照片,互为好友可以相互评论的功能。

陌生人不可见:所有没有加好友的人最多只能看见十条朋友圈,或者一条都不能看到。

屏蔽他(她)朋友圈:对某些不停刷存在感的人特别讨厌,爱秀晒炫,内容毫无营养,但是又不好意思删,所以有屏蔽其朋友圈需求。

不让他(她)看自己朋友圈:对某些无法删除的好友,但又不需要进入自己社交圈的不让他(她)看到朋友圈。

指定好友可见:一般是对父母、同学、同事、领导进行分组,每次小心翼翼的发送,谁能看,谁不能看。

指定好友不可见:虽然对对方开放了朋友圈,但有些内容是不想让其看到的,于是每次发朋友圈还可以把指定的人一个个,小心翼翼的排除在外。

允许朋友查看朋友圈的范围:有三种选项:1、最近三天,2、最近半年,3、全部。满足了现在有很多人不想给别人看到自己之前的朋友圈,删除又觉得很麻烦的需求。


04


两个人加为好友,出于好奇,或是急于了解,一般会先逛这个人的朋友圈吧。

朋友圈是了解这个人的一个方面,里边会有TA的喜怒哀乐,兴趣爱好,生活圈子。

对于职场人士而言,很多人由于工作需要,微信会添加一些不熟的人。

这些不熟的人可以通过朋友圈看到自己之前生活的点点滴滴,

并可以对这个人做一个有根据的初步判断。

把一个人的朋友圈逛一圈也许仅需要2-3个小时,

你就可以了解TA的过往,何时何地干了什么事,

对TA做一个大致的了解,好可怕呀!

感觉我们活在一个陌生的赤条条的圈子里,细思极恐……

05

但是关闭朋友圈似乎显得很孤高,没有人情味。

虽然是少了朋友圈中的点赞之交,

但是很多时候我们了解朋友动态,发行社交货币,

确实是通过朋友圈来实现的。

某某通过朋友圈发布了自己干了什么事,刚好你有这方面的需求,这时候也更方便互动,两人进一步沟通。

而且偶尔也想发朋友圈,这时候再打开又显得麻烦,

经过一系列的操作,自己也许就没了发朋友圈的兴致了,有点扫兴哈!

开通“朋友仅展示最近三天的朋友圈”比直接关闭朋友圈也许更显得这个人通情达理吧。


06


活的压力让我们更有表达欲,

微信朋友圈作为我们网络社交的重要工具,

朋友圈对我们而言更多的是表达、分享和记录功能,

每个人都期待收到别人的称赞,但并不愿意被人无痕浏览。

我是个比较纠结的人,工作之后更是。

发朋友圈一般都会有所顾虑。

就好比之前发的毕业照,原本只是想分享毕业的喜悦,给自己来个告别仪式,

之后也好回忆,做个念想。

但是又不想被职场人士们看到太多,生怕影响之后找工作,

可是分组可见真是让人选择心累,

到头来,发个朋友圈都不痛快。

朋友圈仅显示三天,让我不至于那么纠结,也可以更加真实表达自己吧。

对于某些有偷窥欲,微信添加好友后,

巴不得把对方的朋友圈扒个通的朋友,

抱歉,我的朋友圈只展示了最近三天。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