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是一口深井
喜欢画画吗?
喜欢。
为什么喜欢?
喜欢就喜欢呗,哪有那么多为什么?
细细想,喜欢一定是有原因的,“喜欢”无法解释“喜欢”本身。
那东西让人愉悦,让人忘我,让人乐此不疲,让人意犹未尽,愿意亲近它,重复它,不然,怎么会喜欢呢?
喜不喜欢,并非单纯的判断,说单纯的喜欢不喜欢时,其实预设了一个潜意识世界。喜欢了,得用一堆词语来表述,这堆词语从哪里来?这堆话语从哪里来?来自艺术、文学,和历史。不是吗?哪里好?怎么好了?有个什么特点?借用的一切概念都不可能是生造,而必须继承传统,这就是专业意识。说“专业意识”很吓人,仿佛是一些高深艰涩的东西,其实不是。
这个无聊的尘世,有些人总会有许多有趣的话说,比如莫言,有的人只能哑口无言,作家眼中的世界,未必更美,但一定是更富有层次的,这就是作家的专业意识。
面对韭菜香葱,城里的人看上去就一样一样的,老农闭着眼睛也能说出韭菜和香葱的各种不同,种植方法不同,形状不同,味道不同,物性不同,这就是老农的专业意识。
有人说老师上课不讲,回家补课才讲,我一看就知是外行话,这是我作为教师的专业意识。
关于好不好,见多了就有相互的比较,形成自己的判断。传说王国维请溥仪鉴宝,溥仪瞄了一眼,轻声说,“假的”。经鉴定,果真假。王国维问溥仪为何一眼认出是假的,溥仪说那些宝贝原是放皇宫里的,天天看,太熟悉,一瞅就不对,当然是假的。
专家是怎样炼成的?1、多看;2、看好的。取法乎上,见多识广,是也。
尊重行业专家,行业专家未必全对,但他们在这个行业多年,知道好东西是啥模样。专家就是这个行业的溥仪。
如果你觉得韩寒的小说比鲁迅厉害很多,无论如何,你的判断是不靠谱的,因为你违背了文学史的正常审美。而且,都说不上你的观点离经叛道,而是浅薄无知,没有起码的眼光。
再一例,“天青色等烟雨”,这是方文山的艳词;“夜雨剪春韭”,这是老杜的诗句。有时,训练自己眼光的办法,就是说出为何前一句垃圾,而后一句高妙。
喜欢,是一口深井,我愿意沉在井底,当只蛙。
翻《谷歌方法论》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