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保健品如何掏空老年人的钱包

2018-04-07  本文已影响0人  春花云妆

下班回家,公交车的视频上再一次曝光养生保健品欺骗老人的媒体采访,同时强调老年人提高警惕。我心塞的同时,也想帮帮赶往养生保健品上的老年人回头,所以,就来捋捋这个养生保健品是如何吃掉老人钱包的。

1、养生保健品行业的内部洗脑式的培训

最近几年,在成功学的鼓吹和“庞氏经济”的鼓动下,加上大部分人骨子里都有的发财梦,这就导致了许多已经丢失了良心的“企业家”随便就会弄一个“生物科技”公司来“开发产品”,对他们来说买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买,最经典的案例当属“把梳子卖给和尚”,想想都觉得侮辱了消费者的智商,但作为“庞氏经济”的顶层人员,他们要求的就是“不是我们的产品不行,而是销售人员的水平不行”。甚至还说没有挖掘到客户的潜在需求。

除了这个经典的营销案例外,他们还会培训头脑风暴——“回形针有多少种用途?”意在开发商品与客户间的联系,让商品具有更多的潜能,当然,对于底层的销售人员,讲述自己的“成功经历”——三年就可以全款买到心仪座驾,五年都能全款买到学区房,对父母提供的海外游……反正一切物质的收获就像他们的战利品一样展示在底层的销售人员面前,在这个本来就极大追求物质的社会面前,哪个人的斗志不会被激发?结果可想而知,那些真正要靠近老年人进行销售的人员,他们的心里踹的岂止是“梳子”和“回形针”,那些养生保健品早都成了他们将要拿下的房子车子和签证。

除了这些对于激发新入的基层销售人员的赚钱欲望。当然也有对老年人的性格、家境、是否有钱、是否容易掏腰包等方面有专门的心理研究和总结,在加上自己内部人员的“双簧”如何演,最后,当然是养生保健品的神奇功效的倒背如流。

2、基层销售人员如何工作

一般情况下,在“公司”的几番“培训学习”之后,基层销售人员会寻找老年人居住较多的小区建立“养生馆”或者“保健理疗馆”,在老人活动锻炼的地方吆喝拉拢着免费测血压,测血糖,甚至做一些简单的体检,在和善的语气与微笑的服务中,将“培训”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用到“实践”中来,加上那些礼仪课程,瞬间让那些老年人被“春风吹醒”的温暖。在聊天互动中抓取老人的个人信息和性格特征,尤其关注老人家里有多少钱,钱归谁管,会不会好面子,心底善良不善良……等一天结束,这些销售人员会坐在一起,专门这些老人进行全面地分析,然后策划出第二天的方案来。

他们会组织“养生讲座”知识,以免费发放鸡蛋、大米、洗手液等来吸引老人参加,“养生专家”善于调动现场气氛。制造疼痛的 恐慌,让老人有代入感,然后给老人一些免费的体验品。当然,这其中也不乏可以演双簧,但他们一般情况下都不会直接劝老人购买,而是“免费体验”,在这些活动中,他们还会说这是“中科院新的研究成果”“***专家最新的研究”“很快会上市”等,与此同时,他们也会加入“优惠促销”和“限量购买”,即使很多老人不相信,但免费拿到了鸡蛋、大米、洗手液甚至“体验装”,就不会公开质疑这些销售人员,他们也会为那些经常跟他们聊天的老人“抢到”优惠单,同时免费将这些东西送到老人的家中,即使是赠品。

去老人家中是最理想的交流方式,不光顺便知道老人家里人情况,还能顺便进一步走进他们的心灵。有时候,他们会为了那些养生保健品能销售掉,不惜陪老人买菜,帮忙修电器,疏通下水管道,甚至在老人生病时给他端水喂药……等到了这一步,保健品买不买已经不是问题了,而仅仅是买多少钱的问题了,他们又会说自己在顶头上司那里如何“死皮赖脸”地帮老人争取某个“限量”产品,如何确保这个产品的功效就针对老人的病情。

所以,这个时候的交易,对老人来说,他们掏钱买的就是那点温暖,那点依靠,而促销人员卖得除了那点食品外还有他们“低三下四”的无奈,双方收获的估计都是对生活的无奈吧?老年人有无人陪伴的寂寞,无人倾听的失落,而真正的底层促销人员呢?还不是为了生活,昧了良心,坏了秉性。

3、如何改变现状

像我说的这样的情况,肯定大部分是子女不在身边或者子女和老人的沟通不畅,甚至没有子女,虽然花了钱,最起码还买到了一些关怀和温暖。而保健品这个暴利行业,有些人会不择手段,“游击队”也在全国各地到处流窜,况且保健品行业本身就管理松散,甚至产品质量都有问题,让老年人上钩的手段太多太歪,连真正在保健品行业工作的人都觉得自己的“吃相”很难看。

如果要改变这个现状,不外乎对保健食品行业进行全面排查,对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给与关照,尤其是给予内心的关怀,不要让老年人孤独,也不要贪小便宜,“天上的馅饼”对应着“地上的坑”。

最后,我还是想告诉大家,养生保健食品不是药,不具备治疗功效。真正的保健食品一般都有蓝帽子标签且只具有“保健功能”(不要问我保健功能是啥,保健功能仅仅是个功能而已,只说明你吃了会饱。)

一切养生,不如好好锻炼;一切保健,不如按时吃饭;一切免费体验,不如看看山川。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