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视角看历史。

清代制钱中的学问 0903

2019-09-14  本文已影响0人  407ee58af508

在《雍正王朝》中,有这样一个细节描写:雍正登基后铸造制钱——雍正通宝,按规矩制钱铸造铜铅比例应该是铜六铅四,可户部主事孙嘉淦(音gan),却急吼吼的说:“这个比例不对,不能为了粉饰太平而让老百姓吃亏,制钱比例应该铜五铅五”,为此还惹怒了雍正,被罢官。

1.为什么铜六铅四的比例不对?我们先看一看康熙通宝,它的比例就是铜六铅四

是不是黄澄澄的看上去特别好看?可这里面却隐含着官吏,商人对百姓的巧取豪夺。

康熙时,国家规定一两银子等于1000个制钱。可在黑市上一两银子只能兑换800个制钱。这就是所谓的银贱钱贵。

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制钱种的含铜量过高。一些无良商人大批量购进铜钱,然后将铜钱融化做成铜器,一转手便是几倍几十倍的利润。这必将会造成了民间流通的铜钱总数减少。

清朝征税收的是银子,但在小农经济的封建社会,农民家里有银子的不多,他们只有小额的制钱,就是我们说的铜钱。所以老百姓只能用铜钱来交税。而交税是按照国家规定的:1000文铜钱等于一两银子向官府交税的,同时官府也规定只收铜钱不收银子。

官府在收到了铜钱后,转手按照800文一两银子的价格卖给了那些大商人,自己每两银子赚200文。别小看200文,一些比较富裕的省份,一年税收将近百万两,官员可以从这上面每年赚20万两白银!

这有人就说了,那老百姓为什么不直接将铜钱卖给那些商人?因为我说的那个价格那是黑市价,黑市就是见不得人的地下市场,老百姓敢做,官府就会抓人。

2.雍正朝将铜制钱的铜铅比例改为5:5。

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商人收购制钱融化去做铜器获利的可能,因为制钱中的含铜量少了。但同时这也带来一个问题就是:制钱的成色,不如原先康熙通宝好看。我们看一看铜铅比例5:5的雍正通宝

虽然钱的成色上不好看,但却将白银和制钱的比例重新拉回到1:1000。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

3.减轻了铜钱的重量,减少了含铜量。

雍正十二年,将一文铜钱的重量由一钱四分改为一钱二分。此后,一钱二分重的钱制,沿用了一百二十年左右,直至咸丰初年。

4.在铜钱中加入其它金属,使铜钱融化后无法铸造铜器。

乾隆时,就在原有的铜铅比例中掺杂一定的其他金属,导致了铜钱被融化后,发生化学反应,无法铸造铜器。这种钱叫青钱。(上图)

清朝的种种手段,最终促使了银贵钱贱。到期后期,一两银子能够兑换1400-1500文铜钱。而这个时候官府收税就只收银子,不收铜钱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