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逐句解读1
2024-10-27 本文已影响0人
弘金地王会群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内容为“6+1”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理念
三、课程目标(核心素养内涵、总目标、学段目标)
四、课程内容(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学段)
五、学业质量(学业质量内涵和描述)
六、课程实施(教学、评价、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
附录:核心素养学段表现
课程性质第一段分为4部分
本课程存在必要性
内容
道德与法治关系
目的
课程性质第二段分为3部分
本课程的性质
内容维度
形式维度
必要性。①国家角度:道德和法治对国家的必要性。
必要性。②社会角度
必要性。③青少年角度
内容。基于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心智、精神成长)两方面的需要。政治思想解决的是“方向问题”,道德规范解决的是“底线问题”,法治观念解决的是“社会性问题”。“循序渐进”强调不断优化过程,“系统化教育”强调整体性。
道德与法治的关系。法治对道德促进,道德对法治滋养。强调的是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所以本学科才叫道德与法治,而不是道德与法律,或是德治与法治。
目的。学生个体需求与国家群体需求结合在一起。
1.课程理念之基本导向。这门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占据显著位置的原因。必须“毫不含糊、旗帜鲜明”,用“理直气壮”的方式,将育人置于突出位置,确定为课程的学科本质,作为课程发展的本质追求。
2.课程理念之设计思路。
3.课程理念之构建方式。道德与法治是综合性课程,涉及多学科。离学生生活最近的课程。
4.课程理念之育人机制。教师是主导作用,不要硬灌输。
5.课程理念之评价机制。多维评价,不只是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