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感悟
写作成长专栏
推荐编辑:p小米粒
推荐语:作者的写作心得,值得借鉴。
加入简书平台将近六个月的时间了,在这段时间里,简书更多的充当着我的老师,我的朋友,我的知己。在这样一个平台里,我开始对生活有了别样细致的观察,对写作更是有了一个小幅度的进步。
不断阅读,交流,和学习中,对于写作,我有了自己的想法,针对目前我的五篇上榜文,我想分享一下自己的一点拙见。
首先,写作前,必须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就是我想表达什么,说明什么。就像画画,我主要画什么,突出画什么。我觉得主题是一篇文章的主要价值点。
有了主题,所有的东西都像是为它着色,为它衬托,为它点缀。这样文章就不会太散漫,也不会让读者在读的过程中晕头转向,更不会让自己在写的过程中东奔西跑,偏离方向。比如我的第一篇上榜文《狼》,它是由我的一个真实梦境,切身体验到一个点——个别婚姻拥有时不觉得怎么样,但真正失去的刹那,你会恍惚到崩溃,特别是对于年幼无知的孩子,事件虽发生在梦中,但那种感受是真实的。我由这样一个点,受到启发,加上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一些寻常想象,合力拼接出一篇我想要表达这个主题的文章。
整篇文章,隐隐的贯穿着这一主题思想,思想犹如神马驰骋在笔端,一气呵成,写完后,有种把某种情绪全部发泄出来的快感。
主题是个人的灵魂,也是文章的一盏灯。

其次,有了主题思想,对文章要有一个合理的,大概的布局。这也很重要,就像我们去某地旅游,提前规划好路线一样。没有规划,行程就会乱七八糟,不仅玩不好,还把心情搞坏了。文章也是,没有合理的布局,在写的过程中会有迷茫,迷路,特别是长篇,写着写着竟不知如何再写,读者更是云里雾里。
有了布局,也能防止自己长篇大论,容易给文章产生累赘。比如我的上榜文《无声的谎言》,这篇文章时间跨度很大,刚开始准备写时,我觉得会很长很长,以至于没有信心提笔。思考了很长时间,我决定按时间分阶段写,中间设计好过渡,一个时间段一个时间段的展开。不这样的话,肯定会越写越多,越写越乱。在叙事的过程中,分出层次,该收笔时收笔,该展开时再展开。
有了这种布局,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也会比较明朗,写得过程中也会轻松,能掌控。
像登台阶那样,一阶一阶往上爬。

再次,有了主题,有了布局,该是内容了。我觉得内容就像画画时,轮廓已经画好,就剩填色了。画的再好,填色不认真,不细致,不懂色彩的搭配,那么整幅画也就作废了。
我觉得内容在整篇文章中是个大考,是个总考,因为它太需要你的日常积累,日常阅读,日常生活的观察,还有你的思考,你的理解,你的看法,你的境界…
当然,这些,我也做得不够好。但当我读到一些优秀的作品和文章时,很能深刻地体会到那种差距,那种的距离,还有他们的努力。比如,我前段时间读的沈从文先生的《边城》,过了一把书瘾,里面细腻的感情被文字演绎的淋漓尽致。那种代入感,切身感,不是努力一二就能得来的。
比如词语,也就是遣词造句的能力,在文章中就相当于画笔,不是画画,而是笔,是一种工具。我们的真实想法,深邃的感情,就是要通过各种各样的词语,形象,生动,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多做笔记,多读笔记,多积累。
还有生活,这两个字感觉好大,但我们在写作时,要把它缩小,缩小到一人,缩小到一事,这样更形象,更细致,更生动。大千世界,跟我们每个人有关联的,也就是我们身边的小人物,小事迹,我的几篇上榜文也是这些平凡的小人物刻画出来的。比如《红棉袄》,就是我从小在农村生活时遇见的一位痴女;《无声的谎言》也是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
用好词语,观摩着生活,内容才会身临其境,有共鸣。
内容就存在于大自然里的边边角角。

最后,就是结尾。关于结尾,我觉得它有“画龙点睛”的妙处,大局已定,这一点点下去,文章就会有了神韵,所以它的作用不可小看。
结尾,它可以是整篇文章的升华,也可以是主题思想的再次强调,也可以是任由读者自己去想象,去编织。看你是如何的“定位”。
结尾,像美丽的夕阳,兜兜转转,才发展它的美。

以上几点,纯属自己在自娱自乐中,感悟到的一点拙见,希望和大家共勉,交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