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从“心”出发——有感于“十百千”种子班主任第二次集体研

2020-01-04  本文已影响0人  武义实小程露老师

        2020,从“心”出发

——有感于“十百千”种子班主任第二次集体研训活动

2020年刚开始,我就迎来了第2次的种子班主任集体研训活动,昨天因为自己正好有优质课的比赛,所以错过了其他班主任的年度总结与分享,今天一早的研训活动,让我有了太多的触动。

一、满满的学习热情

今天的集体研训,其实只是种子班主任的活动,但是却来了许多爱学习善学习的年轻老师们,他们利用周末休息的时间赶到这里来学习,真的是让人特别的敬佩。2019年对我来说真的是沉淀的一年种种工作的不顺利,让我开始对于自己的工作发展有了诸多的犹豫,不知道自己该如何继续走下去,也不知道自己的工作该往哪个方向走。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并没有认真的静下心来去阅读,只是偶尔翻一翻那些有需要的书,看到朋友圈里其他的同伴们发表了许多的文章,自己心里虽然着急,但是却毫无渴望。而班级工作也似乎走进了另外一个死胡同,六年级的孩子和家长似乎他们都在转变,他们开始更重视学业成绩,许多时候班级的活动很难开展,或许说自己的工作还做得不够到位,并没有完全理解家长的站位与思考。或许我更应该尊重孩子和家长的意愿,或许我更应该看到同伴的学习与成长,或许我更应该看到教授们那份执着与期待。而今天我看到了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神,让我重拾了更多的信心。

二、满满的人文关怀

一直以来对自己的工作和学习状态只能说勉勉强强不算满意,你觉得没有人会关心我这个无名小卒的工作与生活,甚至情绪的状态。然而今天李教授却给我发了一条简单而又让我感动的信息,他说:保持身体健康,保持好心情,开心投入研究!短短的几个字却让我感动万分,一直以来非常敬佩那些持续不断努力的同伴们,而我总是会被这样那样的事情所干扰所左右,原以为没有人会在意,而今天我却感受到了这满满的关怀与鼓励,是呀,是自己不够努力,总是觉得自己做不到,而实际上呢,你并没有做便开始说自己做不到了,其实就是一种自我的放弃。回想刚过去的一年,自己确实在学术的研究上并没有花太多的时间,并没有像蓝老师那样认真努力的扎实的去做一些实践的研究工作。

三、满满的前进动力

我的心就如那重生的草一般,又开始有了学习的欲望与前进的动力。同伴们的优秀让我惭愧万分,李教授的期待让我倍感压力。但是我的心里却是满满的渴望——我将铭记今天李教授是告诉我们的4句话,“有眼光,能判断”“善学习,会思考”“能创造,可持续”“会科研,聚成果”。真正的把时间留给自己,真正的让自己静下心来多学习,多思考,再次拿起笔来多写一写,我也期待——我的蜕变!


附:

    李家成教授在武义“十百千”

        项目研训活动上的讲话

我们的会场和我们有很多的互动,也给我们提出很多的建议和期望,也非常感谢雷所一直陪伴着我们发展。刚才有很多老师的发言,也有我们Susan教授的分享。雷所也有提到,我想在研修活动最后特别想表达一点感受一点体会:昨天我们有一个“十百千”项目种子班主任的内部的交流,当时下午的讨论是我主持的。巩淑青老师发言以后,我当时讲了三句话是:“有眼光,能判断”;第2句话是:“有阅读,会思考”;第3句话是:“会科研,能持续”。

我今天上午来就想基于这三句话,然后再展开一点,变成以下的4句话,来送给我们“十百千”项目的老师和各位所带的团队的伙伴们。在刚才中间休息的时候,也有机会和我们明招的老师,我们蓝美琴老师、程露老师所在团队的成员有过交流,我觉得都是非常有启发的。那么我想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用这4句话来分享。

第1句话是:“有眼光,会判断”。我想当我们吴校长在谈全民终身学习的时候,当我们从校长的角度谈学校、家庭、社区、多维合作的时候,我相信这一点应该是打动了刚才Susan教授,她在讲我们的终身学习的跨部门合作从哪里来的?从哪里听到的?从哪里知道的?也许会和昨天的访问有关,也许和访问我们雷所的博物馆有关,但也应该会和刚才大家的发言有关。一个国际知名学者,她谈这个话题的时候,我相信她有她的判断。而我们当前的学校校长办学有没有想过“我的学校要开门、要开放、要互动、要合作”这就是校长的眼光。我想没有眼光的就没有方向、没有光亮,也不知道到底为谁而做,到底为何而工作?如果从校长的角度比较多的看到了这种多部门、跨部门合作和学校改革的可能性的话,而我们的很多优秀的班主任,我们看到了需要让孩子参与的必要性。我们看到了寒暑假研究这个空档期研究的价值,刚才周老师分享了主题班会设计,开展新的思路。我们还有老师在谈班级文化,还有老师在谈家长学习和家庭阅读。

我不知道各位老师有没有习惯记关键词?如果你愿意像写文章一样,一旦你把一位老师的发言,把几个关键字词一列,这几个关键词框定了一个人的眼光,他到底看的多远?他到底看到了什么?我想我们今天的发言中有很多给我们有触动的,那就是我们有着对中国社会发展、教育改革、班级建设、未来发展的这种判断,有这种眼光。所以刚才我们Susan教授在讲,我们的家长进入到我们的学习系统,家庭的阅读,现在大家应该能听得到了,它在国际背景下它都有它的独特价值的。因此我们就需要坚持这样的判断,继续拓展我们的视野。我们武义的“十百千”项目,在一定意义上,他需要看到的、需要听到的和能走上的舞台是很大的。所以我不知道在浙江省有多少个县能够像我们这样有这么多的国外教授,有这么多华师大的教授跟大家如此密切地互动,我不知道有多少浙江的老师能直接到华师大去跟华师大的博士生、硕士生如此亲密的交流,这些提供给大家的都是条件,但是如果我们自己不愿意睁开眼睛看的话,那还是漆黑一片。

这是第1个想法。第二个跟各位分享和共勉的是“善学习,会思考”。刚才我们Susan外国教授讲到:学习无处不在,学习无时不在。所以我们今天也是一种集中的学习,我们不光在学会与人共同相处,学会为我们工作改进,而我们刚才他提到了三类学习,我们这样一个没有发证书的学习,我们这样沟通在一起、坐在一起的分享,我们刚才一起拍几个别人发言的照片,统统表达我们在学习。所以我们不仅仅有这样线上线下的,我们还会有非常密集的线上的沟通互动,所以大家要会学习,善于学习。刚才很多老师分享我们怎么去读书的,我们怎么去读别人材料的,我们怎么去不断地加工进行深度学习的。我想“十百千”项目的老师,应该像刚才说的Susan教授一样,讲家长应该成为孩子的榜样,而我们应该成为孩子、家长的榜样,这是我们当老师应该有的角色感。所以这种学习也期待着我们“十百千”项目能够把线上线下,把我们各种类型的学习都变成我们可以有的一种能力。

第3个是“能创造,可持续”。我想表达的是,我们也不是一个不断重复的一种技能的学习,我们不断地在探索,不断地在改进。刚才Susan教授讲到说我们的研究,特别是隔代互学方面,如果只是一种传统的传承的话,那么我们如何为未来做准备?我们如何为知识经济、为信息时代、为人工智能和做好准备呢?这个问题问的挺有特点的,挺有意思的。不是意味着我们以前完全没有,但我们倒可以认真来考虑这个问题了。刚才我们涂淑莉老师非常有一个内容是我非常感兴趣的,这可能是在我们武义或浙江是我知道的第1个关注以小学的力量让孩子与家里的老人一起合作,利用老年大学的科技平台,利用网上平台来进行共学互学的。

我个人一直追求要能判断每位老师他做的最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是什么?我自己也做不了多少,雷所也不可能做完全部的事。但是我们一定要培育,一定要发现每一位老师最独特的最有贡献的是什么?我们“十百千”项目的种子班主任,同时也是工作室的负责人,那就要学会判断我们的工作室成员,他的独特在哪里,他的贡献在哪里?我非常期待的涂老师这一个小小的项目能够做出一片大天地,如果这个工作能做得很好的话,那么信息平台如何进入到千家万户的老人和孩子的共学之中,甚至于借助以后的信息平台,不仅让孩子还要老人也为后面的十年二十年后准备,我想Susan教授的问题,我们也许下一次能够给予很好的回答。

当然我们这一次在研究隔代互学的时候,可能是需要在研究在原有的基础上要上档次提高水平,不仅仅是一般的学做饭、学做菜了,恐怕还需要有一些关于社会发展,关于社区治理的,关于民主协商的,关于当前的学习观的,社会国际信息时代这样一些新的内容。我想这也是我刚才在学习的一个构成。而我们武义的各位校长、各位老师,我相信我们在寒假的工作,在我们的农民丰收节研究中,在我们日常的班级文化组织建设、干部培养中,在一定意义上都是在为未来做准备。协商民主怎么形成?领导力怎么发展?项目学习如何让孩子适应,学会合作,如何变为现实,这全部是21世纪人所需要的。所以我们“十百千”项目的老师所做的不是一个简单的用一个考试分数来衡量的结果,而是一个未来取向的工作。所以我相信我们是“十百千”项目会在2020年在创造性的研究方面,在可持续的项目的更新与发展方面不是做一个丢一个的,是不断的形成不断的发展。

最后一句话叫:“会科研,聚成果”。会科研支持,我们很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我们善于做策划,我们善于做整体的结构性的推动,我们也善于分享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善于反思。所以这样一种科研的素养,我们很多“十百千”的老师已经具备,这将是一种工作的和思维的方式的改变。那么当我们有这个能力的时候,我们的成果在哪里?刚才我们蓝美琴老师特别讲了她如何突破说和写的难关。不仅如此,我们还有实实在在的学生发展,实实在在的工作改进。所以当我们投入这种科研性的工作的时候,我们会有外化的各种成果,我们希望我们“十百千”项目成名成长,希望在全国在全世界有更大的影响力。而它的内核是什么?是人的发展,是我们班级工作的变革,是学校的转型。我相信我们在做的工作就是这种内外沟通的工作,就是一种有机融合的工作,就是以我们主体的力量来做一种创造性的,对社会和他人有意义的工作。所以是哪些项目,特别是今天所有的老师都是自愿报名来的,很不容易,我也非常敬佩。我觉得“十百千”项目不仅仅是一个培训项目,它还是一个科研项目,它还是一个学习共同体建设的项目。我们希望一起投入华东师范大学的老师和我,我们会全力支持老师们的学习和发展。我们也很期待的看到更多人的变化、成果的形成和文化的一种培育。

所以再次感谢我们武义所有的伙伴,期待着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学习、学会生存,我们一起投入学习之中,谢谢各位!                                                                           

                  (程露整理)

2020,从“心”出发——有感于“十百千”种子班主任第二次集体研训活动2020-01-04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