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过去和未来之间
我们正站在过去和未来之间。往前看到的是未来。也许有人会说未来是不可知的,那是你看得太近,最远的未来是确知的——那就是死亡,无论是个体生命还是整个人类,死亡是最终的归宿。往后看呢,看到我们的是出生和来路,最远的出生也许是科学家说的宇宙大爆炸,再往后是人类的出现,如果我们只关心自己的话,我们会看到各自民族的源头,家族的源头,还有我们自己是现在活了多少岁……
这些对站在当下的我们有什么意义吗?
今天看到《论语》中曾子的一句话:“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可见这些问题先贤们在几千年前是早已思考过的了。
“慎终”就是慎重地对待死亡这件事,近的是如何对待父母的死亡,中国自古就有为父母举行隆重的丧礼的习俗;远的是如何对待别人的死亡。昨天是“九·一八”,全国人民都在纪念抗日战争中死难的烈士。
从物质的角度来讲,死亡等同于虚无,好像并无“慎重对待”的必要,但古人有一句话叫“盖棺定论”,就是对一个生命已经终结的人进行一个评判,功过是非都要说,这种评判对死者已毫无意义,主要是评给活着人听。可见“慎终”指的是对死去的人一生修为,人生境界的重视。死人是活人的镜子,它能告诉你怎样活着才是有意义的活着。不重死,怎么谈得上重生呢?只有慎重地对待死亡,才能更好地活在当下。珍惜活着的机会,用尽一生去修为,为的是更好地活着。
所以,一个人对待死亡的态度,其实就是对待活着的态度。
再说“追远”,追远就是追念先贤,不忘历史。一个民族,一个家族,一个人,到底是怎样走过来的,哪些地方走对了,哪些地方迷路了;什么时候光明显耀,成为人生或世界之峰,什么时候又差点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什么时候我们为世界带来了丰盛的礼物,什么时候我们又一贫如洗,备受屈辱;……我们得看我们是怎样走过来的,为了今后,我们需要想想要重新捡起哪些东西,需要扔掉哪些东西,需要创造哪些东西。这样我们才能走好当下的路。
所以,从一个人对待过去态度,我们就可以预测他今后的人生路。
往后看,是来路;往前看,是未来。站在未来和过去之间,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走好当下的路,那就是要有“厚”的德行,诚恳,踏实,朴素,勤奋。生命是有限度的,我们不能轻飘飘地过完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