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许自己是80%中的那一个
二八定律,把人分成了两类,20%是优秀的,剩下的80%相对普通、平凡。世界的财富也都在那20%人手中。难怪大多数人都想争做那20%中的一个。凡是在人以群分的场景下,都适用于二八定律。
四年前,我加入了007不写就出局的写作社群。每每提到自己的成就事件,写作总能荣登榜首。规则很简单,就是要保证每7天写一篇文章,就算打卡完成。越是简单的规则,执行起来越容易?我们班级的结果恰恰相反。截止到现在,由开班时77人,只剩17人,还在坚持写的不足10人。
放弃的人理由都特别简单,觉得没东西可写或是在写作上没成长。在时间的长河上,能坚持过1年,习惯已经养成了。在时间的痕迹上,能坚持1年,也写了48篇文章,但不足以找到自己擅长的方向。1年是一个坎儿,如果在写作上没有自己的思考,也没有坚持的理由。在时间的感觉上,你如何看待写作的感受?写作时环境如何?心境是怎样的?是否享受写作的过程?在这1年时间里,你笔下的文字是如何迸发出的呢?别人是如何看待你的文字?有怎样的反馈?你如何看待正向反馈?如何面对负面评价?你是否需要这些反馈的支持?
放弃是迎合大脑的天使,求之不得而为之,容易;坚持是挑战大脑的魔鬼,退避三舍以避之,艰难。坚持只需要一个理由,而放弃会自动冒出上千个理由说服自己。好文章同好作者一样,就是那20%。你是否要以用20%的标准去要求自己?当我们设立的目标远超出能力范围时,目标即刻转化成行为的阻力,而非动力,厌恶从此而萌生。倘若,从写一篇日记开始,难度降低了,行动便容易得多。
写作新手带着作家包袱写作,就像不会走的孩子想跑一样,心有余而力不足。如何写出好内容,除了与自身经历、天赋有关外,阅读一定是它的孪生兄弟。阅读是我们与书作者交流的过程,穿梭在作者的世界,感受作者的思想和经历。在别人的世界里,与自己产生联系的过程,就会摩擦出新的火花。这个过程的记录,从认知科学的角度,写在笔下比记在脑中的记忆要深的多。著名作家钱钟书做一遍笔记的时间,约莫是读这本书的一倍。大家尚且如此,那我们呢?
有一种流行病,患者多为80%这部分人群。常见且持久,叫神经官能症。多指人常处于一种矛盾的心里状态,无力自拔。通俗讲自己跟自己过不去,自己跟自己较劲,自我折磨。患者多知道自己这种不正常心理表现,但无法解脱。
无论是写作,抑或生活,都不必苛求。真正放下或接纳是从神经官能症中走出来,觉察自己真正的想法。接纳自己的平庸,才能真正与自我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