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字句句和泪诉衷肠,世世代代共情传壮志
(全文1140字,阅读约需3分钟)
《与妻书》,林觉民先生,和泪诉衷肠,希望爱妻能“察吾衷”“体吾此心”“尽吾意”。这是一封遗书,更是一封“情”书。
谓之“遗书”,因为此书写于林觉民先生决定赴死之前——辛亥三月廿六四更时。革命者们策划了推翻清政府统治的广州起义(也叫黄花岗起义),林觉民参加了“先锋队”即“敢死队”,抱着必死之心,写下了《与妻书》。“汝其勿悲!”“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汝不必以无侣悲”等诸语皆为临终遗语,殷殷切切又肝肠寸断。
谓之“情书”,更切。
书中反复倾诉“爱汝”之情,4次写到“爱汝”,反复致意,6次直以“爱”字抒情。还有“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的以“死”写“爱”,“意映卿卿如晤”等用典委婉深沉地表达“爱”。因爱汝至极,故而生出死别之“恸”,信中7次书“悲”:“忍悲为汝言之”“汝其勿悲”“吾担悲也”“余心之悲”“汝不必以无侣悲”“(吾)一恸”,直言悲痛。“至爱”因而“至悲”,“至悲”足见“至爱”。这是给妻子的“至爱”情书。
为何要如此呢?生活中有“甚幸,甚幸”和“不幸”中的“幸”,因为林觉民出身富贵之家,“面貌如玉”,而且还是一位学霸、才子,与妻子琴瑟和鸣,已得一子,妻子腹中还有一子,本可以独善其身,然而,却要舍弃这所有的一切赴死,为什么呢?
因为“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人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卒不忍独善其身。”为国事、为天下之人不再“不当死而死”“不当离而离”“吾牺牲百死而不辞”。信中5次念及“天下”:“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助天下人爱其所爱”“以天下人为念。”“为天下人谋永福也。”5次提及“国”,反复将“天下”“国”对举,是把家庭幸福、夫妻恩爱和国家前途、人民命运联系在一起;把对妻子亲人的爱和对国家人民的爱连为一体,阐述一个深刻而朴素的道理;没有国家和人民的幸福,就不会有个人的真正幸福。
当面对家和国之间的选择时,林觉民先生勇毅地把对家人的爱升华为对国的爱,把一个人的灵魂升华为民族魂。
这也是一封写给那个积贫积弱的祖国的情书。
读来字字句句无不含“爱”又无不含“悲”。最终林觉民先生牺牲了,最后黄花岗起义失败了,那这样的牺牲有意义吗?林觉民先生在起以前的筹备会上说:“此举若败,死者必多,定能感动同胞。吾辈死,而同胞尚不醒者,吾决不信也。使吾同胞,一旦尽奋而起,克复神州,重兴祖国,则吾辈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也。宁有憾哉!宁有憾哉!”
读《与妻书》,能不落泪乎?教读《与妻书》能不共情传壮志?
基于以上对文本的解读,所以,《与妻书》的教学设计初步设想如下:
略(编辑整理好了,下次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