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解红楼(第二十五回至三十回)
第二十六回到第三十回主要介绍二玉直面情缘。
第二十六回“衡芜院设言传蜜意 潇湘馆春困发幽情”,二十七回黛玉葬花,二十九回直述二玉心事,是难了割,用太君一言以定。三十回用“宝钗借扇机带双敲”用宝钗的恼怒来为二玉情缘收关。此五回是二玉这一红楼梦爱情主线的高潮。
第二十六回先描了一通红玉,红玉也是红楼梦中的微尘众,但也是很出彩的一个人,由精明能干的贾芸带出来,同样的红玉也很精明,本是宝玉外房中的丫头,很不起眼的一个角色,宝玉根本不太认识她,是因她被晴雯、麝月等埋没了,再说她是属于经世致用的那一类,所以被王熙凤一眼看中,毫不犹豫就招至麾下。红玉不但做事精明,看世事也很老到,大观园也算大树,多少人想进去谋差都不能如愿,进去之后里面更是藏龙卧虎,什么人都有,按理一个小小的丫头在里面应该是安居乐业,庆幸自己命好,若能一步一步升职,那更是心满意足,何况红玉本是贾府管家林之孝的女儿,也算是贾府高层管理人员的家属,凭红玉的能力将来也混个象她父母一样成为贾府的高管是没什么问题的。可红玉偏偏却说:“……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谁混一辈子呢?不过三年五载,各人干各人的了,谁还认得谁呢?”
多年以后,要面子的金钏、晴雯被气死,死抱大树的袭人等一众管理人员全部树倒猢狲散,他们对职业不可谓不忠诚,对人事不可谓不圆滑,终究还是散了。
二十六后半回说用黛玉心事作下点缀,为二玉文字发展先敲几点散鼓,黛玉午休睡不着:“每日家情丝睡昏昏!”后来去怡红院,又吃了个闭门羹。这个爱情的节奏,先缓后急,徐徐铺开,象一颗大树,不仅雕刻主干,旁枝末节也面面俱到,精细如神。这是曹公用“截法、岔法、突然法、伏线法,由近渐远法,将繁改俭法,重作轻抹法,虚稿实应法,种种诸法总在人意料之外且不见一丝牵强。所谓信手拈来无不是是也。”
第二七回宝钗扑蝶,无意偷听丫鬟红玉和坠儿的窃窃私语,宝钗来了个栽赃之计,说是找林黛玉,引出坠儿红玉以为是黛玉在偷听,不要以为宝钗都是大智慧,却也时不时耍些小聪明。此时的黛玉却正扛着花锄去葬花。并产生了最为出名的《葬花吟》,全文引出,是须细细品味: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未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葬花吟赏析
读懂《葬花吟》,才能了解黛玉,才能解读黛玉的命运,由于红楼梦后半部分佚散,所以只能从诗词中解读,好在曹公的很多诗词都是人物结局的谶语,《葬花吟》无疑是黛玉对自己身世极形象的描述。开首一句便极尽哀伤,可与“三春过后诸芳尽”相比,先前“花谢花飞花满天”,随后“红消香断有谁怜?”可见黛玉之死非常凄凉。“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香巢垒成之说,定是二玉本欲成巢,但阴差阳错竟成空巢,明说是燕子无情,其实燕子(宝玉)恐也不得已,或者有罪被罚,或者被人为隔离,总之不能成就鸳鸯之合,虽然来日燕子会回来,只可惜斯人已去,待燕子回来时“梁空巢也倾”,所以二玉本来是可以玉成的,但最终却无奈分离,高鄂后续的情节“掉包计”有一定合理,但也有一种可能是宝玉被罚,或出走之后,“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在这种情况下的黛玉,只能是“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黛玉在宝玉回来时早已香消玉殒。
第二十八回 蒋玉函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宠红麝串
按题回应该是一半写蒋玉函与袭人的前世姻缘,另一半写宝钗的事。但是文章只是点了个题。文章内容还是着重在两玉之间的情感戏。
此回跳出开来写喝酒行令,并扯出蒋玉函是忙里偷闲。但却并非全是闲着,为袭人安排好后路,是一个从容的伏笔。更何况在本回中让宫里的贵妃来为两玉定调,更是妙手,一来有天命难违之意,二来尽人事之安排。上面两种势力:一个是以贾母为首的佛道之教,一个是王夫人为首的世俗之路,贵妃作为王夫人亲生女儿,当然本身更是世俗君权的代表,在这个回合中,由贵妃送礼在宝玉的婚姻上表明了态度,只能是金玉连姻。但是下回,贾母借回王道士之问也表明她的态度,人还小,不急,自有安排!
第二十九回
此回中前半部分是打醮看戏。后半部分是两玉真心话大冒险。
曹公总是忙里偷闲,荡开一笔插点小曲。这回里写老太太看戏的几个插曲,同时也对比了新老两位掌门人的气场和处事风格。首先,这戏是凤姐张罗的,可凤姐的号召力明显不够,第一个直接拒绝的就是宝钗,而且态度很不友善:“罢罢,怪热的,什么没看过的戏,我不去。”简单粗暴。随后贾母说去,宝钗就只得答应着。其它的人就更不用说了,本来是都不愿意去的,尤其是凤姐张罗的事,大家还真不一定给面子,尤其宝钗,今后是要与凤姐分庭抗礼的妯娌,并不怎么买凤姐的帐。从这个号召力可以看出,凤姐还是嫩了点。
第二个插曲是对待小道士的态度上,凤姐当着大家的面抬手就是一个耳光,大发淫威。相比老太太,当着大家的面却是庇护有加:“快带了那孩子来,别唬着她,小门小户的孩子,都是娇生惯养的惯了,哪里见得这个势派。可怜见的,倘或一时唬着了他,他老子娘岂不疼的慌?”论威风,老太太比凤姐肯定有过之而不及,但是,对凤姐的服,还真不一定是心服,尤其是宝钗,但老太太却没有人不服!这是老太太无为无不为的大道之妙!这个插曲说小一点是老太太与凤姐的比较,说大一点是道家与俗家的比较,谁优谁劣,立见分明。怪不得凤姐总是打着老太太的牌子。道家还是老师!
第三个插曲是老道士的出场。张老道士是贾太公的替身儿,与焦大一样都曾经有恩于贾府。但后来人早忘了曾经的恩德,并不把恩人当回事,这不仅仅是此一时彼一时,人走茶凉的味道,对于焦大,甚至都恩将仇报了!且看对张道士的态度,贾母还好,凤姐就大为不敬:“张爷爷,我们丫头的寄名符你也不换了去?前儿亏你还有那么大脸,打发人和我要鹅黄缎子去,我要不给你,又怕你那老脸上过不去。”在张道士用盘子托着宝玉的宝玉时,又是凤姐在点醒“我还以为是化布施来着。”张道士也是识趣,立马让小道士们捐款,可怜的小道士们把所有能拿得出手的宝贝尽数上交,在贾府眼里虽说值不了几个钱,但对于道士随身带着的器物来说,自然是视若珍宝!对于这些宝贝的处理也很耐人寻味。
宝玉说“老太太,张爷爷既说,又推辞不得,我要这个也无用,不如叫小子们捧了这个,跟我出去散给穷人罢!”贾母笑道:“这到说的是。”宝玉倒不说,别说这点东东,就是比这个值钱得多的东西也不放眼里,这里贾母也很洒脱,至少也还有仁慈之心,接济穷人虽不是本心,但并不反对,凤姐就做不到,宁愿毁掉,也不会便宜了别人。这可以看出,老太太在不损己的时候还是愿意利人的,而凤姐却即使不利己也想着去损人,更别说慈善的事。后来张道士的态度也令人琢磨,赶紧阻止宝玉散给穷人,这是我好不容易凑的礼物,你看不上也就罢了,也不至于当我的面丢给叫化子!从这方面来看,张道士世俗得很!施舍出去了的东西,如果是诚心实意的,就与你无关了,至于别人怎么处置,那是别人的事,他却仍不愿意放手,还老掂记着“别人”的东西!对待世事、对待俗物、甚至是身家性命根本没有人有宝玉那般洒脱!
第三十回 宝钗借扇机带双敲 龄官划蔷痴及局外
宝玉与黛玉早就两情相悦。可怜多了个宝钗,那个宝钗也情知两玉心心相印,她也并非一味争风吃醋,很多时候,宝钗总是回避的,尤其是对黛玉,也总是让了又让。但是,宝钗也是一个机敏的人,虽说寄在贾府,忍而不发,可她并不是无处安身,完全寄人篱下的人。宝钗有母亲和兄长,有家族生意,又深得王夫人喜爱,尤其还有宫中的贵妃认可,如果说黛玉是天生与宝玉相配的,那么宝钗后天的安排。
中医说,先天不足后天来补。曹公对于爱情也是用这个方。
这次宝玉主动惹事:“怪不得他们拿姐姐当杨妃,原也体丰怯热。”这话明显戏谑。嫌人体胖还其次,讥笑人当杨妃,那是暗讽宝钗进宫不成,巴结不上皇帝,只好沦落至此。
所以宝钗一听这话大怒:
宝钗听说,不由大怒,待要怎样,又不好怎样,回思一回,脸红起来,便冷笑了两声,说道:“我倒像杨妃,只没有个好哥哥好兄弟,可以做的杨国忠的。”
这里宝钗的心里是复杂的,任何人其实都有当皇妃的想法,包括宝钗,虽说那并不是多么高尚的事。但是竟不料会被宝玉这样当面揭穿。好了,宝玉你这么不仁,那我宝钗也就不义了。你们贾府之所以红火,不就是靠有个在宫中当贵妃的好姐姐,没有她,你们贾府又能怎么样?
宝钗这样解杀还杀,还真让宝玉无招架之力。当然,这里也看出宝钗和宝玉的分歧,宝钗讥笑宝玉不争气,不能搏取功名,光宗耀祖,一个偌大的贾府就靠一个贵妃!宝玉呢,虽说没回话,实在也没法接话了,因为他一向讨厌功名。你宝钗爱说说去,才不稀罕。
宝钗反击完了宝玉,又看到黛玉在旁边得瑟。本来宝钗向来还是让着黛玉的,此时也是忍无可忍。
“我看的是李逵骂的宋江,后来又赔不是。”宝玉便笑道:“姐姐博古通今,色色都知道,怎么连这一曲戏的名字都不知道?就说了这么一串字,这叫《负荆请罪》。”宝钗笑道:“这叫《负荆请罪》负荆请罪么?你们博古通今,才知这叫《负荆请罪》,我不知道什么是《负荆请罪》。”
宝钗的意思,明明你们两个名不正言不顺的小两口在闹别扭,充其量也就是“李逵骂的宋江,后来又赔不是”,《负荆请罪》是什么,那是廉颇为了国家大义,去向蔺相如赔不是。你们这个怎么能与他们相比?别玷污了圣人经典!
后半回写宝玉无意中把金钏儿害死了,又踹了袭人一脚,让袭人年纪轻轻就吐了血。虽说都是无心之举,可是宝玉的行为却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宝玉可称得上是祸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