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简友广场散文

阅读王安忆《长恨歌》

2024-02-27  本文已影响0人  可爱的玫瑰花

午饭前,剥着这山核桃,想得却是20世纪50年代,王琦瑶刚到平安里与严家师母的那些个剥核桃的日子。那时候的王琦瑶有自己的一份营生与主见,可日子却总是会陷入盲目的情感之中,这是她一生的悲歌,也是王安忆笔下的长恨歌。

第一部,是王琦瑶人生的高光时刻,也正是这个时刻,让她用一辈子来回忆,来惦记。

第二部,是王琦瑶的中年期,那是“上海小姐”,李主任都已经从生活中淡去,外婆的叮咛中是女人这辈子生一次孩子,才算是完整。

第三部,是王琦瑶的老年期,女儿已经长大成人。前程似乎都是自己的,当女儿伴随女婿出国陪读,王琦瑶似乎又多了很多时间消磨她伤怀的过往。

寻常见原汁原味的核桃,平常并不受人的待见,不符合现代人的口感,而与我可能更是贴合了时间的关系,咀嚼入口,有那一丝丝的甘甜,叫人不断回味。

这也正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老克腊”找到王琦瑶的原因。

人生上半场

上海小弄堂里的王琦瑶,渴望成功、渴望幸福。从片场到照相馆到竞选“上海小姐”这一步步似乎是被推着走的.

在“上海小姐”的选拔中,除了冠亚军的内定,她是这个无权无势世界当中,唯一的清流。惊艳的服饰,时髦的审美,引起了评委之一李主任的注目。

一举成名的“三小姐”,离开聚光灯之后,并没有过上想要的生活。这样李主任的再次出现,爱丽丝公寓的生活就变成了顺理成章的归宿。

回顾这一场高光时刻,也酝酿着她悲剧的一生。

为什么好友吴佩珍、蒋丽莉只能成为她得陪衬,主要还是价值观的不同。不同的原生家庭以及不同的教育背景,让她们对自己,对社会索取的生活,有着不同的理解与追求。

大大咧咧的的吴佩珍,最终过上了称羡的大家闺秀的生活;蒋丽莉呢?受原生家庭的影响,过上了拧巴的日子;只有王琦瑶自始至终都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跨越阶层,是上海小弄堂里无数个王琦瑶日日夜夜期盼的生活与希望。

母亲的价值观并未对王琦瑶产生过多的影响,这一点在王琦瑶坐月子的时候,表现的淋漓尽致。这虽是我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

土生土长的王琦瑶在追光的少年时期,为什么没能受原生家庭的影响,拥有正确的价值观,为什么在踏进爱丽丝公寓的时候,母亲没有阻止,如今也一一浮现出了答案。

作为母亲的无奈,其实自始至终母亲也是默认王琦瑶的选择,是对自己生活的无能为力,也是放手让女儿逐梦的妥协。

以至于在转瞬即逝的高光时刻,并未带来王琦瑶想要的生活之后,放手一搏,将她推进了爱丽丝公寓,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中年

人到中年,经历了人生上半场,当王琦瑶重新回到上海,住进平安里。

如果说上半场除了物质与时髦,习得了无尽的等待,那么这个“等”既成就了她,也毁灭了她,她的一生都离不开这个“等”字,那样的刻骨铭心。

她的谋生,是等待病人上门的打针护士。这个“等”字,成就了她骨子里的清高,与她结交的是严家师母、毛毛娘舅、萨沙。

单身的女性,人到中年,总是离不开那一个“情”字。尽管埋葬了与李主任的过往,可毕竟依然是在同一个城市,且离爱丽丝公寓也不远。

时间不会埋葬她的历史,反而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与毛毛娘舅没有结果的情,是她主动追求的结果,而这个不被世俗认可的存在,也让她最终选择独自承担。

与昔日的追求者程先生相逢,只这个“等”字,让她错过了他。不去主动争取,恐怕注定就是这样的结果。

暮年

与老克腊的相遇,是她人生的终结。跨越时间、跨越年龄的情,最终并没有成就她,而是让她丧了命。

昔日的老友相继离开与去世,也彻底在她的人生中抹去了。不断追求的时尚,结交了与女儿薇薇同龄的那些朋友。

她在年轻人面前,是有时间沉淀的,也是有年龄的,可她渐渐忘记了自己的年龄,追随自己的内心。她与小鲜肉的那一段情,其实是她生命的底色,到底也毁在了这一份“底”。

如果说李主任留给她的黄货是她独自一人生活下去的底气,那么她想将这份“底”交到老克腊手里,是她主动对自己未来的安排。

然而,强求不来,无尽的等待让他等来的是撬柜子、锦盒的长脚。而这长脚自知自己是没有未来的人。

“等”是王琦瑶的主色调,也是她做人行事的底层逻辑。你看明白了吗?长恨歌是一首人生的悲歌,而这“等”是这首歌的主旋律。

附注:

作者:王安忆,原籍福建同安,1954年生于南京,1955年随母亲移居上海。1976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现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雨,沙沙沙》《本次列车终点》《流逝》《小鲍庄》《叔叔的故事》《我爱比尔》《69届初中生》《纪实与虚构》《长恨歌》《启蒙时代》《天香》《匿名》等数百万字的小说、散文以及论文等作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