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思考 重构体系

考试复盘 | 家里没矿?锦鲤也没有?那你得养成这种人生跃迁的底层

2018-10-20  本文已影响388人  Howie_Serious

在考试这件事上,我实在命途坎坷。

借着小能熊考试元技能训练营推出的机会,我作为小能熊的「始作俑者」和(毫无疑问)考试失败最多的人,当仁不让,我得先自揭伤疤,再用手电筒去照一照我10年前最灰暗、最落魄的一段人生。

通过复盘这段人生,这段自我拯救的过程,看看能不能提炼一些经验,分享给和我一样在苦苦挣扎的学渣同仁。

是啊,当时差到这个地步,基本上所有人都认为我没救了,我又是如何做到竟然没有堕落到底的?

希望这篇文章,能达成复盘自己、帮助他人的目标。

1. 学生时代:大1一鼓作气,大2再而衰,大3三而竭

我在2003年进入西安交大学习生物工程专业,2008年拿到毕业证书。是的,我延期一年才拿到毕业证书;

因为《有机化学》这门课,我从大二一直挂到了同班同学都毕业了。它是我人生第一次考试不及格,也是我最后一次考试不及格;

大学挂科问题,充分揭露了我以前的「好学生」外部标签(其实只是「人怂则听话,听话则分数不错」而已)只是「纸老虎」,外人不理解我的本质这个尚且情有可原,如果自己还欺骗自己,那就是对自己的残忍了。

曾几何时,初中高中时期,我的排名一直是全县前几,苏北农村非常重视教育(穷嘛,对各方面都普通的小孩来说,用当时的说法,教育是唯一出人头地的机会。当然,现在的说法,叫人生破局、阶层跃迁了),高中一个年级有近30个班级,近2000人。我的成绩一直是前三的,加上我也是全县唯二获得奥林匹克竞赛20分加分的学生,甚至老师和校长对我寄予厚望,听说他们希望我考个清北给学校争光。

然而,进了高三之后我就无心学习(此处省略200字),整天和几个复读的哥们聊天,说的话比9年制义务教育时期加起来的还多。高考失利?其实自己也不是很在乎。反而有一种恶作剧般的小开心。

作为一个根深蒂固的内向者兼理想主义者,我对学习和知识、对意义的追求,是100%严肃的。进了大学后,我确实是用120%的努力来对待自己的学业,最起码是在大二忽然失去动力之前。大一是「一鼓作气」,全面发展,数学英语等好几门课都是90+,每天除了早上跑步晨读就是泡图书馆,但是,「意义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第一年的努力很快就失去了持久动力。这一次的反叛,或者说反弹,来的更猛烈一些。

大一「一鼓作气」之后,大二就开始「再而衰」,大三就是「三而竭」。从大二开始挂第一门有机化学,我就开始了一路开「挂」的旅程。到大三结束,累计挂科肯定是10门以上的(之前有平台在卖课时把这个数字定格在13门,或许真的是这个数)。

image

这一家挂的灯笼,还没我挂的多?

现在来看,我就是这样一个人,自己分析,可以总结为「偏执」(paranoid)。我对自己不在乎的事情,显得特别「混」,根本不在乎外部的价值判断,不在乎外人的眼光(我从高考结束那一刻就全部都是自己拿主意,没听过父母的一句话,包括高考志愿)。

大学里不喜欢的课,老师一点名,很多人得到通风报信后就从宿舍往教室奔,和老师撒谎说自己如何如何来晚了。而我觉得这样不体面(实际纯粹就是出于懒,懒得应付),所以我拒绝做任何形式的自我拯救,更不要说去找老师求情。当然,逃课太多,省出来的时间太多,以至于没法全部都浪费掉。很多时候逃课纯粹是因为觉得上课不如在操场上背单词读英文课外书。那种英文诗歌散文的小册子,我大一刚入学报到就买了一整套,有几十,在操场边、宿舍里、图书馆读了好几年。大学期间,英文原著也攒了几百本,花光了我做小生意挣的那点钱。

image

大概是这样的一套,几十本。现在回头看,好基础好普通。当时却非常喜欢读,做了很多笔记。

好在,对于我在乎的事情,我会特别严肃,200%的严肃。算是一种均衡吧。

image

2. 翻译时期:还有救???

但是,07年进入社会之后,开始一路摸爬滚打。虽然是学渣,被大部分人看成毫无前途,但是,作为成年人,得对自己负责,得对生活负责。尤其那时我还遇到了MzSavage同学,我永恒的爱和信仰(真肉麻哟,此处省略5万字)。但确实如但丁所说,永恒之女性,引领我上升(《神曲》)。歌德也在一首诗里面说过类似的话,it is the eternal feminine, always attracting us to the higher。所以,因为讨生活,她和我惊喜的发现,原来我还算有一技之长。

因为启蒙老师和喜欢英文歌的缘故,我从心底里热爱学习英语,大学期间每天在操场大声朗读英文诗歌,从小就靠翻字典学英语(没我老婆这么夸张,把1600页牛津高阶背了2年,但是我也是我自己认识的最重度的英文词典使用者和收藏者),还辅修过英语学位,大学里面不上课英语也稳定在90+,这些经历竟然都还有用。

image

爱读词典的人,英语不可能太差。上图就是我老婆的牛津高阶词典。被拆成了20多份背了2年!

而且我对财经、管理类的书籍涉猎不少,从初中开始就在农忙时期经常独立经营家里的小商店,大学时期做过十几个小生意(我们那会不叫大学生创业,就叫「学渣」而已)(此处省略5万字)。

对英语的热爱,和对商业的热爱,这两点汇集到一起,让我成为一名财经翻译(凡是深度经验,迟早还是有用的)。

由于起点太差,太想证明自己,所以,「天赋不够努力来凑」 (从那时起,这就成为我的个人战略,现在也应成为小能熊公司的集体战略)。我不是有文采的翻译(山无棱天地合,不然不可能),但是,我有自己的战略定位:

我要成为在达到第一线翻译水准的基础上,生产力最高的财经翻译。

这个定位,也被我后来的机构客户,包括麦肯锡、彭博商业周刊、纽约时报中文网、国内两家顶级商学院等一再认可。商学院课程总监曾经写过长长的邮件表达对我的感谢,夸奖我做翻译时添加的译者注释,因为我调查资料后,发现哈佛商业评论里面那篇长文的一处表述不对。EMBA一堆老板学员争论了半天,发现译者注里面得到了正确的解释。

image

我给 《彭博商业周刊》做翻译,是知乎创始团队@hjx和@zl介绍的。当时作为苹果粉丝,参与过他们发起的一个图书翻译项目,是苹果最早期成员Andy Hertzfeld讲述第一代Mac开发背后的故事。

image

这个项目也是我拿手的,因为我在收集、阅读、讨论苹果的产品、故事、历史、意义上浪费了太多时间。我也英语上也花了过多时间。但是没想到,这两个浪费时间的点,会以莫名其妙的方式发生化学反应,变成自己人生中的一个小小事件(又见巧合)。

这本书后来没有出版,但是我们作为用gmail多次往来的网友,多年后,他在乔布斯逝世的时候想起了我,并向彭博社推荐我来做《乔布斯逝世纪念专刊》的翻译项目。这本乔布斯专刊,我和老婆两人负责了三分之二篇幅的翻译文章。后来,彭博就成为我们的固定客户。

image

一本周刊,里面有4–5篇2w字长文,多的时候我独自负责3篇。编辑中午发来稿子,我半夜前就发回。他们基本不改就能用,我不掉链子只出活,所以合作非常顺畅。后来,纽约时报中文网也一并成了我的翻译客户。

如果不转行,或许我会成为最勤奋的译者之一,会勤奋到过劳死那种。翻译这件事,从我07年离开学校,到15年创业之前,我一直在做。即使在四大做审计师期间,我周末和假期也在接活。做翻译财务收益非常可观,来钱快,每千字400–500元,坐在家里敲键盘,就听到了硬币叮叮当当在地上跳的声音

image

但是,真正的收获,是我通过翻译工作,每天都在高强度学习,每天都在把专业的财经文章费曼成中文文章。 为了费曼清楚一个概念或idea,经常要查阅wikipedia、google很多英文资料和中文的平行文本,甚至要为了翻译一篇文章去买作者的书来读,这个工作逼着我一刻不停的高强度输入和输出。我曾经在《知识不是力量,做到才能得到》这篇文章中详细叙述过我自己总结出来的翻译四步法(以流水线、科学化工业生产的方式来生产高品质译文),以及基于费曼技巧的非科班翻译理解。一句话,

200万字以上的、以说人话、不带翻译腔、充分费曼为标准,并且专注于财经领域高品质文献和专栏文章的翻译经历,对于任何一个普通人,都是受益终身的一件事情。

但是,真正的挑战,最困难的事情的,是我从财经翻译往财务领域的转换。有时候,不论是我自己回头看,还是外人从外部看,好像云淡风轻、轻描淡写(大部分人做这种操作,多是出于隐秘的装逼目的,希望扮演偶像派歌手),很容易就从财经译者变成四大审计师、中国和香港CPA了,但是,实际上,这一段旅程是充满惊涛骇浪、无比艰苦的航行。我就像一艘本身素质不够的小破船(这个数,我心里还是有的),航行在黑暗冰冷、上有狂风暴雨、下有杀人暗礁、前后左右都看不到头的大海上。这是一段惊心动魄、回想起来现在都害怕的旅程。

image

3. 坎坷转行:一丝光亮后,却迎来pitch dark

当初决定转行,顺带有了两个目标:

1、考上财务领域研究生。

2、通过中国CPA考试。

我在2008年的时候报考过研究生。那时候我刚开始做翻译,也刚认识MzSavage同学。她那时在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北外高翻)学同声传译。北外高翻可以说是「翻译/同传领域的黄埔军校」,可以说,这个专业的人占据了同传领域高端市场的半壁江山。我当时对翻译学院非常向往,边做翻译挣钱糊口,边准备考同传研究生。

image

分数是不错的。两门英语专业课都接近130。比英语专业的考生成绩都要高,比当年我老婆报考的成绩也高,这也是她信任我潜力的支持证据之一。可惜老问题还在那里,我对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就是不愿意浪费时间,努力不起来。我一个人在出租屋里闷着自学的第二外语法语,只考了60,而卷子真的很简单,别的英语专业的同学都考80。而我的政治觉悟一向非常低,考研政治也考了60。结果,总分差了一两分吧,没有过面试线。

面对这样的结果,MzSavage却很高兴。她说我:

笨嘴拙舌,中国话都说不利落,万一进了高翻学同传,肯定一辈子就毁了。

image

唉,我竟无言以对,再考虑到北外高翻位列「史上最难考的5个研究生院」,我只能调整自己作为财经译者的战略定位:

在质量优秀的基础上,一定要成为生产力最高、执行力吓人的笔译财经译者!

从此以后,我放弃了口译的心,认定了自己做笔译的命。翻译的工作每天都在做,然后就到了2009年研究生考试了。从09年开始,我就一心以财务专业人士为目标了。对一个不习惯在应试学习上努力的人来说,目标也是非常远大:

一次性考上外经贸研究生,

同时,一次性CPA通过6门!

image

我要「证明自己」!我要「翻身学渣把歌儿唱」!但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这种事情,一再发生在我们这些幼稚的、不理解世界、更不理解自己的人身上。我成功「证明」了自己仍然实力不济:

挫折很多,好在我心态不错。当然,由于翻译挣钱很多,人就因为短期利益失去长远眼光,而自我感觉良好。面对挫折,我给自己确定了一个直面自己的原则:

No Excuses!绝对不找外部原因(翻译工作累啊,忙着挣钱没时间学习啊、生活有压力啊),只分析自己为什么不行,如何才能行?

这个阶段,对个人要求极低的基础款考试,我终于摸到门道了。不同于本科一路开「挂」,我开始能够按照成本效益法则,用最低的情感和时间投入蒙混过关(比较喜欢财经管理类学科占据重要原因);但是,在「进阶款」CPA考试上,仍然是一头抓瞎。可以说,这个阶段的专业考试,就是两个字:

image

人生艰难。这一段的专业级考试,让我活的尤其艰难。

image

4. 逢考必过:从一路开「挂」到「一路开挂」

从上小学一年级,到研究生毕业,学习了快20年,大考有几十场,小考有几百场,真正由「量变」带来「质变」,戳破那一层进阶款考试「窗户纸」的,是2012年的CPA考试。

2012年,我终于学会了「克制」:

只有学会「克制」,才能做到「极致」

方法上极简,执行上才能极致。效果终于不错。包括裸考的经济法,3门全部通过;这在以前,对于学渣的我,自制力极差的我,是完全无法想象的。

「克制&极致」的考试/人生哲学,除了时间管理,我也应用到学习方法上。在备考教辅资料、教科书、网络课程上,我学会了「克制」:

这些转变的背后,是从看书看资料听课主导的「被动学习」,全面转变为自己整理笔记、主题研究、费曼、做题主导的「主动学习」。

在2012年CPA考试之后,忽然,我的考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逢考必过」的阶段:

image

5. 人生大考:凡人皆有一考

Valar Morghulis.

[图片上传失败...(image-a92ecf-1540014701669)]

「凡人皆有一死,凡人皆需侍奉」。每个人都逃不过考试。每个人都得从考试这件事上学点什么,拧出一点人生意义来。

学校里的考试,不过是「基本款」。

工作之后,如何在做事、做人上得到公司、团队和客户的认可,这算是「专业级」考试。

对于医生、律师、审计师等需要执照的人群,获得国内最高、甚至全球范围专业机构认可的执照,更是一个刚性标准,是一个知识工作者安身立命的根本。

image

👆这张图虽然2,但基本能表达「专业」这层意思。标准很简单:1)有人愿意按小时别人给你付钱,2)站着就把钱挣了!

而这一切,在「人生考试」面前,又显得小儿科了。真正的人生大考,最起码包括:

image

而如果你有创业的想法,甚至付诸了实际行动!天啊,那又是一个更大的人生考验(你已经进入做作死的领域了)。而我回头发现,过去的几百场大小考试,多次转行,无比挫折艰难的人生,教会我的绝不仅仅是「如何通过某一场考试」,而是带领我:

而在这样的能力基础上,我们得到的,是一种「逢考必过」、笑对考验的人生元技能,它会帮助我们度过了一次次「人生大考」:

image

6. 不骗自己,平庸就藏在普通的身后

没有人喜欢自己被别人当傻子。

因为没有人真的是傻子,只是因为速成心理、偷懒的本性、害怕吃苦、死要面子等心态 (例如,找自己1个问题,要同时找到外部10个问题,这样永远无法认识自己),才被真的像傻子一样,被某些互联网产品或机构利用。说实在的,现在有一些非道德化的互联网产品(技术,从来就不是中立的,是必然内含价值观的),包括某些互联网金融、手机游戏、社交产品、虚拟币等,会有麻痹人民、瓦解意志的精神鸦片效果,历史会有客观的评价(其实现在政策在供给侧大幅调整了,不然为啥手机游戏占半边江山的腾讯,在2018年业绩不错,股价却掉了40%,大股东纷纷抛售?)。

作为学习方法论、自我管理方法论的勤劳的布道师,在这篇「坎坷」的个人复盘的最后,我发现,

对于没有艺术、体育、人际关系或者智商天赋的普通人来说 (是真·天赋,万分之一、国家级别的那种,而不要把学习成绩不好误解为有才艺。如此欺骗自己,太残忍了。去选秀的那个,你站住),

以个人实力通过一些高难度考试,获得真正有含金量的外部认可(而不是混过一个个基础款考试就自鸣得意,这不是成功,而是用普通掩盖平庸),

是一个非常高效、可靠的路径。因为,结果能证明自己,过程能认识并发展自己。何乐而不为。

但是,这个过程是艰难的。人生就是艰难。我想说:

从来就没有什么「药到病除」这回事,反倒是良药苦口。

要认识自己、发展自己,必然要经历走出舒适区、回顾自己的灰烬之路,而且在心灵的荒原上和自己、和野兽、和圣人不断对话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痛苦的,这个道路,是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道路,永远是the road less travelled);

从来就没有什么神仙皇帝,也没有什么救世主!一切都得靠自己!人和人之间的最大差别,就是那进取、不服输的一口气吧(极少数人,真的就是没追求的。能轻松的傻乐,也是一种幸福的状态呢)!

当然,一个人独自孤军奋战,从头开始,这是很清苦的。但是没关系,还有小能熊嘛。

这,就是小能熊存在世间的意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