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夫无贤子,慈母多败儿
前两天刷到一则新闻,使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一位熊家长带领自己的熊儿子乘坐某班次的动车,熊孩子一上车就开始吵吵嚷嚷,旁若无人。一旁的熊家长仿佛透明人一样,置若罔闻,袖手旁观,自顾自的玩着手机。
一旁的乘客忍无可忍,出言制止熊孩子,一旁的熊家长不乐意了,极其不讲道理的和乘客进行争吵,熊孩子似乎得到鼓励,双脚往前排椅背上胡乱踢打。
乘务员闻讯赶来,熊家长仗着自己上乘客,对其破口大骂,气焰极其嚣张,就在大人争吵的空当儿,熊孩子攀爬到行李架上,列车一个“趔趄”,熊孩子没有抓稳,脑袋朝下重重摔打在地面上,顿时鲜血四溢。
这时所有人都慌了,列车又正行驶在中途,离最近的站点也要近一个小时,车上又没有配备医务人员。熊家长除了吼叫指责毫无头绪,而就在熊孩子之前用脚踢打的椅背上靠着的其实就是一名专业的儿科医生。但这位医生一直都没有出手相救,孩子终于流血过多死在列车上,事后这名医生给出的理由很简单:这个孩子的伤势很严重,也许可以止血抢救,争取时间。但看这个孩子的父母那副人性缺失的嘴脸,为了不引火烧身,为了对得起自己的工作事业,我决定保持沉默……
而那篇新闻的作者正是那位医生本人。
评论几乎一边倒支持医生,我也不例外。为人父母对子女养而不教,终要在某一天自食恶果,付出不可逆转的惨痛代价。
孩子的天性都好动,好动不等于没教养,但是不分时间地点,环境场合,这就是家教问题。
家长不教导自己的孩子“当你的多嘴多舌、多手多脚,带给别人困扰时,你就应该停止这样的举动”,恶习就会慢慢烙印在骨子里,骨骼生成,再无转圜。
没有人会指责“不立危墙之下”的君子,术业精专者的道德良知从来不应该浪费在社会墙角的“烂人”身上。
这让我想起身边的一个例子。
有一天同事甲带着儿子一起参加学校团建活动,甲是一名英语老师,出过国镀金,经常在同事面前鼓吹西方教育何等前卫优秀,张口闭口自由、平等……久而久之有一种莫名的优越感。
团建那天吃的是火锅,甲带着她儿子坐在我和一名数学老师乙的对面,火锅热气腾腾,锅底在激烈翻滚着,甲的儿子也一直在拿筷子在煮沸的高温锅底里搅拌,甚至用筷子去敲打其他老师的筷子,让别人没法夹菜。
老师们都十分不悦了,但念在同事一场,大家也都默默隐忍着,同事甲却只是很小声的说了一句,像是央求自己儿子的话:“哎呀,幺儿,轻点搅……”
那句“轻点搅……”惹得在座其余六人面面相觑,刷新了人们的三观,意思是他儿子把筷子拿在沸腾的油锅里搅拌还很应该?只是力度稍小就更完美了!
孩子似乎受到母亲的默许和鼓励,越发的来劲儿了,好几个同事的衣服都被油锅溅出的油弄脏了衣服,怒气将发未发之际,小孩儿可能觉得还不过瘾,顺手抄起一块油豆腐“啪”的一声扔进了油锅里,霎时间油光四溅,再坐之人避之不及无不遭殃,包括同事甲,其中同事乙被滚烫的火锅油溅到了眼镜儿上,额头上。
乙的额头一下子烫红了,幸好眼镜护住了双眼,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同事甲第一时间是擦拭自己的衣物,然后询问自己的孩子,“哎呀,幺儿你没事吧,小心点……”
“受伤”最严重的乙终于忍无可忍,怒不可遏一个耳光打在同事甲的儿子脸上。“哇”的一声哭了出来,甲和乙顿时破口大骂,甲一直强调那句不要脸的“经典名言”:“他只是个孩子……”
后来二人甚至打了起来,众人无奈最后选择报警。警察见二人唇枪舌战,听不清楚孰是孰非,只得扭头转向身边的同事。同事们没有一个站出来帮甲说话,甲这才意识到她引了众怒,最后还赔了乙几百块钱,悻悻而去。
乙其实平时挺大度的一个人,物质条件也极好,但他当天就要甲赔偿,据说乙拿着那几百块钱立马回家买了几个狗罐头,逢人便说自己“取之于狗,用之于狗”……
后面俩人在学校也不对付,身边的人总觉得别扭,其实真的是何苦来哉。
其实小孩儿都会犯错,都有讨人喜欢,讨人厌恶的时候,身边的人往往不是在意小孩儿有什么举动,而是在意身边大人的态度。
无数的大人们总会情不自禁的觉得自己家的孩子优于别人,刷了几条主观抖音,看了几篇见识浅薄的陋文,就开始断章取义,搞一些“洋不洋,中不中”的教育方式。美约其名“西方教育”“东方教育”。
殊不知东西方教育都有其历史形成的原因,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的产物,本身并无优劣。能够一以贯之就是好的教育。但在东方的国土,你要装模作样搞西方的那一套,本身就是“鸡同鸭讲”,南辕北辙。
譬如西方人奔放热情,东方人含蓄内敛。西方人收到礼物会马上拆开,诚实地说自己喜不喜欢;东方人会推让一番,并绝不会当即拆开,然后一定会盛情寒暄甚至招待对方,如果你让你的孩子过年走亲访友的时候学习西方人那一套,大概你的脊梁骨都会被戳烂吧……
所以你有本事就去外国生活,把这种文化贯穿自己的人生,并且能不碰壁,那我就承认你的所谓“西方教育”是成功的。
脚踏东方的国土,就不要一会儿说什么平等、自由,一会儿脾气克制不住了又强调规矩方圆。不伦不类,不洋不中,朝令夕改,贻笑大方。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张白纸,没有规律的乱涂乱画就会让这张白纸变成“废纸”,有规律,有格调,有留白,就会使这张纸变得名贵重要。
真正的仁慈是“为计之深远”,真正的智慧是“赏罚分明,宁缺毋滥”。不要以一己私欲讲孩子比来比去,捏碎了变成你想的那副样子,有时候照照镜子,能力与野心不匹配的嘴脸其实并不好看。
《韩非子》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赵襄王向王子期学习驾车,不久就和王子期比赛,赵襄王换了三次马,三次都落后了。
赵襄王说:“你教我驾车并没有把真本事全传给我。”
王子期回答说:“真本事都教给您了,是您使用的不恰当。凡驾驭马车特别注重的是,要使马套在车辕里很舒适,人的注意力要集中在马上,这样才可以加快速度达到目的。现在国君您在落后时就一心想快点追上我,跑在前面时又怕被我赶上。其实驾车比赛这件事,不是跑在前面就是落在后面。 而您不管是跑在前面还是落在后面,都总是把心思用在和我比赛输赢上,还有什么心思去注意马呢?这就是您落后的原因了。”
培养孩子,孩子本身是重点;好的教育,教育自身是中心。不要把注意力,精神头用在别人身上,这样的行为实属本末倒置,不智不勇。
做不了大树就做小草,只要不放弃一抹绿色,同样可以沁人心脾的映入他人的眼帘。强极则辱,刚催易折,细水长流才是生存之根本。
真正的教育,其实真不是你把多好的优点传承给下一代,你只要做到不把你的缺点,阴暗面,鄙陋之处植入在下一代的身上,最起码算得上是合格的教育了。
我老家的一个阿姨,一次摆龙门阵的时候,摆到兴致高昂的时候,口不择言的说:“我给我孙子花钱补课,那个老师教的特别好,但是我在外面就故意说他的坏话,不然其他孩子去补习,因为这是在给我的幺幺培养敌人……”
听着话的人无比倒吸一口凉气,这样的心性,这样的为人,谁还敢与其深交?
这样认知这样格局,似乎没有自知之明,太把自己当回事,也太不把他人当回事儿的奇葩思维让人哭笑不得。
这个时间太多形形色色的人和想法,专注在无意义的是非上,在低级的圈圈里穿插迂回,巧言令色,非要在没有实际价值是事情上争执输赢,最终与崇高是理想,梦寐以求的生活失之交臂,怎不令人唏嘘……
人生须要有信仰,灵魂须要有归处;
精神须要有升华,教育须要有方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