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转瞬即逝的夏

2017-08-09  本文已影响0人  贾若荻

转瞬即逝的夏

    昨日立秋,未曾感到一丝入秋的凉意,城里的车水马龙人潮涌动早已把自然本身发出的灵性淹没了,人来人往的摩擦,夏虫此起彼伏的聒噪,晚风沙沙作响,路灯昏昏暗暗的与朦胧的月光交织于一起。这种场面,与其他夜晚没什么不同,如果你足够戏剧化,你会觉得这像是纪录片里解说员陈述内容时配上自然的画面,又像是电影中一帧一帧的特写剪辑。

碎花布的纱窗荡秋千似的前后来回蹂转,伴着的它的并非今夜的阵阵热风,而是人工制造的空调冷气在呼呼作响,丝毫没有凉爽的感觉,一定不是秋它迟迟不来,而是夏在的徐徐挽留。我闭上双目,努力回忆着这个转瞬即逝的夏。

历年的夏,在我印象中,不是从皋月的立夏节开始,总觉得传统的规定还是有些苛刻,老辈的人们会用节气推算黄历时日或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研究养生秘诀。小的时候,看画册版的《淮南子》,上面只有区区几行文字,剩下的全都是精美的图片,它对立夏的图文介绍是各式各样的昆虫,种类多到可以和《山海经》相媲美,由于身处环境的原因,立夏萌生的动植物未曾见过,只曾见过活跃在街道旁早就脱掉厚重外衣的摩登男女。那么,真正的夏天还是要从荷月末尾那股燥热劲说起,身为学生这无疑是一年四季中最令人痛苦不堪的时节。以自己为例,总是难以忍受夏季校服贴着皮肤的支棱感,又嫌弃外形的丑陋颜色的老气,相比之下,我宁愿裹着厚重宽大的秋季校服,里面是软绵绵的体恤,就这样,清晨,正午,黄昏,都要费力的在羊肠小道上左拐右拐。道旁栽满了高大的槐树,光斑透过叶与叶间的缝隙打在湿透的前额上,心里自嘲真是没事找事。以前的教室,没有空调,眼巴巴的盯着逼仄的古董型号电扇转呀转,手里不停的用握的起了褶子的作业本扇动,是的,我所熟识的夏往往要从这个煎熬的时刻开启

考试一轮一轮的结束,也了却了一桩又一转心事,气温一度又一度的升高,也换来了我一天又一天的长假。这时,夏天到了高潮,这时的画风才与文艺创作者们的成品有了违和感,。关于电影,《重庆森林》里的阿菲在热气腾腾的小店铺里穿着吊带背心听着califonia dreams,嘴里还吐着王家卫煽情的台词。宫崎骏爷爷所有寄给成人的童话故事里都有主角啃西瓜品冰点的样子。《罗马假日》里赫本手中那支用英式口音“no monney”换来的冰激凌,还有那件半袖衬衣清清凉凉风靡了时尚界一时。《西西里的美丽传说》里的夏日气息更为神奇,它总能恰到好处的点到男孩青春期跃跃欲试的内心世界。关于书籍,纪伯伦的散文集中富有诗意用夏天编织了的自然故事。托马斯哈代常常用夏天的一景一物衬托苔丝的体态丰美,《诗经》里凄惨的叙事诗都发生在先秦的盛夏。音乐方面,创作灵感就更强了,夏天的气息也更浓厚了。火辣辣的摇滚乐队,森林系的清新小调,昏晕迷幻的电子音。古典乐里也同样如此,柴可夫斯基的《七月割麦人之歌》,贝多芬《田园交响曲》的琴声合鸣似雷雨交加的夏夜…..

但多数对夏的印象还是停留在世俗的生活中,说来倒是不唯美,但却那么的亲和可爱。比如开着空调裹着棉被的夜晚,皮肤上涂抹了好几层的花露水,游泳池里溅出带着消毒水味儿的浪花,坐在路边配着烤串儿吃的小龙虾,从哲学角度看,对于一些生活细节,人们都会有不同的情感。但也许在夏季,人们所接触的细节能有所触的只有心底那份最纯粹的快乐。夏天也时常会有跌宕起伏,穿行在郁燥的大街小巷,啤酒瓶叮当碰撞的音频混混入耳,不管是毕业离别涕零如雨的面颊,还是球迷醉汉竭力嘶喊的声带。所有丰富多彩的东西都在这条街角。

我也时常会想,是否只有在浓浓盛夏,人们才会感觉到生活的真实存在。

在我的印象中,夏天的消逝也不是立秋之时,而是桂月中旬的几场倾盆而泻的大暴雨。这种雨可能和时日不久的阵阵梅雨有所不同,哗哗拉拉的连续好多天,天气逐渐转凉,空气越来越清新,这种天气比热烈的盛夏更令人惬意,但是,搞不好,有些点背的城市可能要泛洪灾。

令人又爱又恨的燥热劲儿的褪去还是遵循自然规律的,有几年是忽然凉意扑袭,有几年亦是缓慢渐渐远去。可秋天,何时来,我却一无所知。

简简单单的文字寄托我单纯的愿望,我希望今年的夏离去的没有那么匆忙,如果能重新度过,我甘心从那个坐在教室里汗如雨下的时刻慢慢享受。

转瞬即逝的夏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