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创作中三幕结构解析
编剧或是写作,电影或电视,「三幕剧」的概念都是基础且让人耳熟能详的故事结构。
剧本创作中三幕结构解析一旦掌握了三幕剧结构,就能清晰地理解既有情节如何编排、尚欠缺哪些东西、故事要如何开始与结束。
三幕各自的篇幅长短,通常认为第一幕与第三幕各占25%,第二幕占50%,然而这并不是僵硬不可变动的铁则,只要每一幕的任务各自完成即可。
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三幕式结构的具体内容。
第一幕
第一幕是故事的开始,观众对即将开演的好戏一无所知,在这个阶段首要之务是先介绍背景给读者,故事开展在现代都市呢?还是在异界的大陆?主角是大学生?都市白领?还是城乡结合部的杀马特?
在第一幕,需要将故事背景展露出来,部份作品为了累积爆点,一开始可能特意隐瞒,但最迟在第一幕结束前,需要完整地呈现世界架构,说明作品的调性与类型。
其次,在第一幕中需要明确主角的存在,通过一系列与故事主线有关的事件,让观众「喜欢」上主角。主角不一定要是个品行端方的好人,但身上必须有些可爱之处、有些闪光点,让人能够共情,毕竟接下来,读者将跟随他的脚步展开令人兴奋的冒险,他们总不会希望同伴是个彻头彻尾的讨厌鬼。当然,也有例外,比如《盲井》。
在第一幕,主角还没有真正展开冒险,主角的对手与困境也并未充分揭露,但我们可以预示冲突,为接下来的高潮与事件提供暗示——例如小镇上发生的怪事、跟踪主角的陌生人——让第一幕与第二幕剧情衔接显得自然,又让读者充满期待。
最后,剧情本身最好能提供悬念,悬念就是「让人想知道答案的问题」,在第一幕丢出这样的问题,能引发读者的好奇心,吸引其继续追读。悬念的出现越早越好,最好第一页的第一行就充满悬疑性。
在第一幕的尾声,主角将被冒险所召唤,脱离平静的日常,踏上旅程。
第二幕
自第二幕起,主角开始面对大大大小、接连不断的冲突。所谓的冲突就是阻止主角达成目标的各种阻碍,不间断地让角色身处困境,更能调动观众的情绪,勇者出新手村直接斩杀恶龙,肯定不是个值得期待的好故事。
而这一系列的冲突,并不是单纯考验主角、让他难受,而是串成一条笔直的道路,让主角朝着第三幕的结局前进,所以在设计剧情时,必须有整体感,主角每克服一道困难,就离终幕更进一步,从头到尾,剧情必须环环相扣,戏剧张力节节升高。
在奋战的过程中,主角可以遭遇失败……。不,应该说主角「必须」遭遇失败,从低谷中重新崛起的故事更加扣人心弦。而在这抑扬之间,主角也随之成长、改变。
读者始终站在主角身边,见证着他从挫败中重振旗鼓、狠狠反击,也看到主角从在磨难中逐步蜕变成熟。
主角的最终目标,依作品类型而有所不同,也许是异界称霸、也许是抱得美人归、也许是看穿真相逮捕凶手、也许是长生飞仙。既然主角不同,其目标也各有不同,自然冲突困境也大有殊异。
第三幕
在第三幕,主角解决最後的冲突,而他在故事中的目标可能达成、可能没达成,也可能达成一部份,视剧情走向,也许主角不会再回到日常生活。
在这一幕,必须揭开所有伏笔,所有遗留未解的谜团都在此解开,无论是不是悬疑或推理小说,最好能准备一个震撼人心的真相。
有些小说非常精彩,但结局收得确实不怎麽样,所以若想写出余味悠长,令人回味无穷的结局,最好从动笔前就开始设计。
三幕演过,就是一个完整的故事。
三幕剧的机制
若仔细观察,会发现无论是电影、小说、漫画……等作品,三幕剧的架构无所不在。为什麽这架构,经过了两千多年,依旧如此普遍广泛呢?
其实三幕剧可以概括为六个字:「触发」、「冲突」、「解决」。
三者涵盖一个完整的事件,描述事件时,少了其中任何一段,都会觉得哪边不对劲。
在创作的过程中,三幕剧也可以有各种变形。例如系列剧,其中每一集都符合三幕剧的架构,但全系列也同样是三幕剧的结构。例如哈利波特每一集都有完整结局,但直到最后一本,才做掉了他的生平大敌。
「触发」、「冲突」、「解决」的概念,也可以穿插运用在长篇作品,交错促进剧情推进,其结构也可以按照个人喜好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