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访红旗渠

2019-04-03  本文已影响0人  汴洛小伙

       借单位集体学习的“东风”,我首次见到了“人工天河”红旗渠—这个自从小学语文课文中得知一直在脑海中萦绕的世界第八大奇迹。

       红旗渠真是巨长啊。用一眼望不到头这些词藻那就有些幼稚了。从之前在红旗渠干部学院的纪录片中就得知,这个历时近十年的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红旗渠总干渠全长70.6公里(山西石城镇-河南任村镇),干渠支渠分布全市乡镇。据计算,如把这些土石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纵贯祖国南北,绕行北京,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现场教学我们选择了从“红飘带”到青年洞这段3.3千米的渠段,而这不到总干渠5%的距离就已经让我们这些年轻人累得气喘吁吁了,可想而知当时的林县人民的勤劳能干和伟大。沿着全靠双手和锤钎凿平的坚硬的太行石上,虽然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岁月洗礼,但上面的钎印还清晰可见,足见太行石的坚硬,也更衬托出了林县人民的坚韧和毅力。整条渠都是由这种被凿的齐齐整整的大小不一的太行石堆砌而成的。更让人惊叹的风景还在后面,创业洞、青年洞等211个隧洞也是由林县人民用锤钎开凿、拓宽和平整的,望着这些洞穿山体的一眼眼隧洞,你真的不能想象这样伟大的工程是林县人民靠着出于饥饿状态的瘦弱身体创造出来的。走完3.3公里的教学全程我们用了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而修建70.6公里的干渠,还要翻山越岭,没路没桥没隧洞,全靠脚板和肩挑背扛,呜呼,无法可想,只能表达对林县人民由衷的敬意和佩服!

       红旗渠真是雄伟啊。太行山脉,位于山西省与华北平原之间,纵跨北京、河北、山西、河南4省、市,山脉北起北京市西山,向南延伸至河南与山西交界地区的王屋山,西接山西高原,东临华北平原,呈东北-西南走向,绵延400余公里。它是中国地形第二阶梯的东缘,也是黄土高原的东部界线。而红旗渠就是修建在巍巍太行山上,犹如一条长长的的银色飘带缠绕其上。在平地修建这样浩大的工程已属不易,况且是在太行山脉上。太行山的高伟,太行石的坚硬,渠线走向的复杂多变,都足以使这个工程胎死腹中或半途而废,但也正是这些困难和艰险成就了红旗渠的盛名和林县人民的伟大。望着这条奔流了半个世纪的人工天河在雄壮巍峨的太行山上穿山越岭、爬高走低,不禁慨叹,当时的人们是凭着怎样的毅力和干劲才能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修渠当中?!

       红旗渠真是巧妙啊。虽然红旗渠距离长,跨度大,但落差很小,在这样的情况下修建红旗渠就需要人们绣花的功夫了,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控制不住的洪灾或者引不来水的废渠。于是智慧能干的林县人民在当时艰苦的条件下靠着“土专家”和“土办法”创造了水利史和建筑史上一个又一个的记录和奇迹。要在70.6公里的长度上高度降低35米,需要创纪录的8000:1的坡比;没有现代化的土石作业测量和勘测仪器,就用脸盆装水放板凳来测量;没有足够的炸药和雷管,就用土法制炸药;工程进行过程中,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使得水渠的行进路线更加顺畅和科学……等等等等,科学前瞻的工程设计,至今都让林县人民受益无穷,凡如此类,都体现了林县人民的高超智慧和创造力。

       红旗渠精神真是深远啊。林县人民在修建红旗渠的宏伟工程中不知不觉地创造了“红旗渠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无形力量,至今还影响着林县乃至全国全世界勤劳能干的劳动人民。它早已打破了地域、国界、种族和信仰的束缚,成为了吃苦耐劳、勤劳美丽的劳动人民的精神图腾,仍激励和鼓舞着成万上兆的劳动者辛勤耕耘在各自的领域,推动着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促进了社会的繁荣和谐与进步。

       回程的车上不时翻看这几天的照片,心绪久久不能平息,用手机记事本列下了提纲,回到单位写下以上文字,以记。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