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提问方式,不同的效果
新领导年后刚上任,对工作业务一知半解,但看的出来,新领导非常认真。
前几天的一个晚上,由于我们部门有提审事项,我列席了单位的会审会议。轮到我们部门提审会议研究事项时,我刚提交完,领导就向我提出两个问题。
以前每次提审完事项,解释工作都是由分管领导负责解释,我提交完就没事了,所以没认真听领导讲话。没想到新领导竟然向我发问,我一时没反应过来。等反应过来的时侯,因为没听清新领导的话,只能像个白痴一样看着新领导。当他开始了提第三个问题时,大概是由于前两个问题没得到答案,他的口气变成了质问,对我们提交的事项提出了严重的质疑,声音也高了八度。
听到新领导高八度的声音,我的杏仁核即刻被激活了。我的回答语无伦次,声音也非常僵硬。关注点不能放在问题本身,而是急于为自己辨解。
新领导质问和斥责的口气,以及对我们部门工作的质疑,同时也激起了分管领导的情绪,分管领导认为新领导不懂瞎说,会场气氛变得紧张起来。新领导毕竟是有控场经验的,他说把事情说清楚,不要吵架,会场气氛才有所缓和。
据说新领导以前是个选调生,看的出来,他是急于进入工作状态。但是由于单位业务性比较强,他一时没搞明白,而我们部门执法工作受到现有条件的限制,在他听来我们提交的事项似乎有一些不合规的地方。以前纪委和审计也提出过和他一样的问题,不过在我们解释清楚之后,这些部门不再有异议。当然新领导,后来也与这些部门的人一样,在听了我们的解释后,不再有疑义。
但是,大晚上丢下孩子加班开会,新领导搞不清状况,没有不耻下问的精神也就罢了,一会红脸一会白脸,使我的情绪很低落。
一直到第二天中午前,我的脑子里一直盘旋着前一天晚上会场的情景,思想上有些疙瘩。还好我有一个习惯,不想让坏情绪长时间停留,会自己去想办法尽快恢复。我觉得找找自己的错误,有情绪恢复应该有帮助:虽然业务上我没有错,但会场上的表现的确不佳,不注意听讲,沟通上也有些问题;在面对质问时,情绪容易起,但却不容易落。
午休时躺在沙发上,我想起了前一段时间翻了几页的樊登的《可复制的沟通力》,打开目录,看到有一节内容讲的是质问式提问。看了几眼,就明白前一天晚上的事了。新领导能到这个位置,那肯定也不是吃干饭的,他有一定的资历,想尽快干好工作,又不出岔子。但他也不是完人,有一点他做的不好,就是不该用质问式的提问方式与下属沟通。明白了这一点我很快就不生气了。
书接着看下去,我竟然有一个意外收获,学到了启发式提问(总算一顿白眼没白受)。
如果领导能用启发式提问和下属沟通,估计,我的责任感都被他激发出来,大干一场了。
什么样的问题是启发式的问题呢?比如:
你想要达成的目标是什么?具体的目标是什么?有什么指标吗?你的现状是什么?为了实现目标,你都做了哪些努力?你打算什么时候实现目的?你设想的最佳状态是什么?你认为自己还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进?
书中举了一个差生的父亲,使用樊登推荐的这个方法,让自己的孩子考上电影学院的例子。晚上,回到家,我也模仿他的问题,和自己孩子进行了一次对话。
1、你高中想上哪个学校?想进什么样的班?
孩子给我报了一个我们本地的重点高中。但说想进什么班是个秘密。
2、据我了解,进重点高中的重点班,要考到700分以上,你现在的状况有多大差距?
孩子又说是秘密。
孩子目前的成绩应该是可以进重点高中的,但离重点班还有一定差距。她说告诉我差距不就是告诉想考多少分了嘛?说我是在套她的话,万一考不了那么多,到时侯我翻旧账怎么办!
3、那你会做些什么来实现你的目标?
孩子说她正在做啊(孩子当时正在写作业)。
今年一开学,从孩子在家写作业时对时间的安排,能感受到孩子一开学很快即进入了学习状态。
这样和孩子沟通了几个问题,孩子一直是笑嘻嘻的,一点没有抗拒,能感受到孩子是敞开的。
风和太阳打赌,看谁能让一个人脱下外套。风加大了力度使劲吹,可是风越大,人把外套裹的越紧;太阳呢,它从云层后面露出来,暖暖的,人感受到热了,就把外套脱了。
很多父母喜欢质问自己的小孩子,你为什么还没写完作业?你怎么这么慢?……
成年人,对质问如此反感,小孩子又怎么可能喜欢?质问只能引起人的本能反抗,并不能激发一个人的责任感。
而启发式提问,正是唤醒孩子内在动力的非学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