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一年多我干了些啥
1近一年来的总结
今天25岁了,大学毕业一年多了。但是似乎我已经毕业很久了,也许是出来混很久了才会有这样的感觉。大二开始学习软件技术,跟着老师做项目;大三开始有过两次创业,提前一年出来实习;毕业开始做项目经理负责带项目,到现在带了有十几个大项目。也许别人看来我已经混得不错了,曾经我也这么认为过。
我突然觉得迷茫了,感觉毕业这一年多来,方向换得太多了,没专注过干一件事情。准备简历的时候,发现好像自己又没什么擅长的。
1.1选择第一份工作的草率
大概去年3月份来的深圳,总共面试了10来家吧,当时面试也没准备,工作交接完就走了,也没想着去投下大公司,来到深圳的时候发现腾讯的校招都结束了,不然凭借当时工作经验还是有希望的。还好最后5家给了offer吧。最后来的这家待遇还可以,而且有希望做项目经理,说是公司特别缺乏项目经理。当时也是临时住在了青年旅馆,环境有点恶劣,白天有人吸烟,晚上又太吵。。。住了两周也是有点没耐心了,第二周结束的时候我决定不再找了,就在这5家里面选吧。就选择了现在的这家公司。很快也就上班不远租了房子。即时如此,青年旅馆几十块钱一晚也是解决了那是找工作囊中羞涩的尴尬问题,后来我又将这一策略告诉我的同学。
1.1.1总结
1.当时并没有准备,当时考虑的主要是金融类的,因为当时做的项目是金融类的,胜算可能会大点。对于大公司基本没想太多。倘若是提前精心准备,在大公司工作的话或许现在是另一个样子了。
2.来深圳的原因,当初有个学长和室友在深圳。那个学长后来因为公司不招人了,至今也没见到。来到深圳倒是去在室友那里带了两晚。北京的雾霾严重,其他地方也没熟人,就这样其他城市就没考虑了,还有深圳离家近,回家方便。
当时觉得考虑清楚了,走之前还给家人电话说明了,为什么要去深圳?后来有在北京混得好的同学了,似乎又觉得北京的机会更多些。深圳租房相对北京便宜,空气质量好,机会也很多,离家近。这么看我的选择也许没错。只是那个同学比我混得好罢了,他也羡慕我已经在做管理了不用每天写代码。总是相互羡慕,不满足自己。他当初选的时候也未必就知道这样一定好。
不必因为别人走什么路而怀疑自己的路,每个人都有自己适合工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哪怕是弯路其实也没什么,不会白走。总会有用。
1.2 刚入职的时候的单纯
工作定下来了,生活也算是稳定下来了。住在自己租的房子里面, 不用再住青年旅馆。刚入职的时候,因为刚好有个同事在项目上线时离职了。情况紧急把我调过去写前端了,其实我是写后端的,为了表示我的学习能力,我欣然前往。每天加班让我充实,甚至自豪,因为很多人还在学校,都没去找工作。至少我现在是发挥价值了。
后来发现其实这样的紧急情况太多了,不然也不会招人进来。就这样的加班埋头苦干了两个多月,拼命的表现去证明自己,去适应公司。当时只是觉得公司哪哪都比上一家公司强,不打卡,管理扁平化。。。
1.2.1总结
入职有三个月的试用期,这三个是为了双方相互了解的。三个月后我应该是了解公司的业务、技术框架体系、文化、管理制度以及公司的发展情况。在我转正的时候,我没有考虑是否再换一家公司看看,这家公司是否适合我,我在这待着能学到什么。
当时只想早点当项目经理,早点自己带项目,自然也没考虑其他的了。毕竟是经理,职衔还是有些吸引力。当时刚从创业公司出来,任何一家公司的体制都比那时强,也是想从管理上学习下,感受下。现在觉得这家公司管理太差,但是当时觉得应该很好。
有些事情现在觉得是错的,因为跟别人对比,当时根据自己的情况来看却是对的。环境在变,想法在变,对错是相对的。
1.3项目经理之路
去年7月份从学校领了毕业证之后去的昆明,正式开始跟客户对接了,负责开户项目。项目从启动到上线都是我在负责,当时拿的标准版在客户的机器上部署,反复部署调试大概两个月,一堆问题。当时也不懂业务,因为跟客户对接涉及业务方面,自己买证券从业方便的书来看。后面渐渐熟悉相关业务,也了解了我们自己的产品和技术。
刚去昆明的时候还是很辛苦的,总是加班,或者又因为我是项目经理总是想早点上线,证明自己。又是一个人负责开户项目,只能自己上了,总部资源太远,远水难救近火,不管有任何困难都要想办法解决、都要推着项目前进。两个月之后终于上线了,后来我一并把个性化开发做完了。
总算是自己亲手把一个项目带上线了。感觉还是不一样的,比做开发的时候更有成就感。就像是自己长大了一样。后来也顺利验收了。
后面客户负责人调走了,其他项目也一并由我接手了,后面我又带了三个项目上线。好好过了把项目经理的“瘾”。
1.3.1项目经理之路上更大的挑战
5月份从昆明回来,启动中泰国际项目,四个项目同时启动由我负责。一开始就由我直接对接客户,对我来说是新的挑战。意味着由我去建立起客户桥梁关系,之前都是别的建立好的我再来的。那段时间我手里的事情不多,客户也是热情得很,天天茶水不断。
6月份广州大客户经理离职,去了广州。负责的事情突然变成了以前的几倍,广州同时有7个项目在进行,还有两个是政策性要求特别急。每天焦头烂额的,还要面对新的客户,新的同事,每天都是非常忙碌。面对新的客户和同事,我还要负起责任来,每天来的最早走得更晚。
三个月时间,4个项目陆续上线。我给自己和公司交了一幅满意的答卷。排期、进度、协调资源、加班赶时间。。。又足足地过了项目经理“瘾”。
我也看到了自己的潜力,我是可以负责大项目的,可以当担大任的。我相信再给我点压力,再给我更多的事情,我的潜力还可以再激发出来。
这么多项目上线,我更加相信了我的管理能力,统筹能力。。。
1.3.1总结
这段经历做的事情很杂,某种特定的技能就能描速清楚。而是把事情做好的能力,做成的能力。不同时期该做什么事情,协调哪些资源,评估会有哪些风险,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团结同事,对接客户,怎么让客户放心。。。这是一种综合能力,一种解决的问题的能力。
1.3.2离开广州
9月部门解散了,领导换了,新的领导侧重点不一样。我再待在广州恐怕也是做着相同的事情,而且再没如此大的压力没这么多的项目了。我在这里也只会是干着重复的事情,越来越顺手罢了,薪资估计难以再涨上去。趁此机会,离开广州,回深圳再看。
也是觉得公司的制度有问题,很多人都走了,还是些有能力的人,制度也是朝令夕改。
我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更想成为多面手,而不是深入一个领域成为专家。我希望自己能通过各种方法最终把问题解决了,我希望用自己的各种创意去改变人们的生活。我希望是我用我的思维,想法,头脑赚钱而不是体力。
这么来看的话,这段项目经理的经历确实会让我多方面想问题,解决问题。也是与我想成为的那种人是相近的。也是让我看到了我在这方面的潜力,那么这段经历也算不上什么弯路了。
静下心来再想想,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该做哪些方面努力,有哪些优势,有哪些弱势。
优势:有技术背景,技术面广;做过项目经理,有一定的项目管理经验,有较强的沟通、理解能力,综合能力还可以。
弱势:由于之前一直在做技术思维眼界还不够开阔,沟通、领导能力还有待提高,技术沉淀还不够深。要多出去交际。
接下来我该干什么
发挥长处,弥补不足。
继续做好项目经理,在项目管理上做到更专业。
技术上还要更深入,更广。多看思维方面的书籍,开阔自己的思维。
多留意外面的机会,有合适的可以试试。
多结识一些新朋友,跟他们学习,多联系老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