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有余力则学文——《论语》日记014

2022-09-28  本文已影响0人  慢行乐写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以前对“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理解是,“入则孝,出则弟 ,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这事些做完了,还有精力的话就“学文”。

但有此疑问就是,“入则孝,出则弟 ,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这些事哪里做的完呢?

今天读了李炳南的《论语讲要》和李里的《论语讲义》,方才明白这句话的真正意义。李炳南先生这样说“弟子求学,当先以此五事为本。行此五事,非无余力学文,是言学文先求其本,无本之文不可取。故云,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原来不是做好五件事再学文,而是“学文”要以做好五件事为根本。李里在《论语讲义》中认为“五事”是内容,“文”是形式,真正的君子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这让我想起当前的儿童教育,与孔子所说的学习次弟完全相反。家长和学校只重视文化课的学习,让孩子把几乎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学习上,结果生活教育却苍白的很。只要成绩好,一白遮百丑。殊不知,在学校时,如果幸运可以遮百丑,如果不幸运的就可能成为问题少年、抑郁少年。由于缺乏生活中孝、弟、谨、信、仁的教育,孩子内心没有是非观念,缺乏生活能力、交际能力、自律能力,当孩子走向社会时,面对真实复杂的社会,会迷茫、不知所措,更有甚者是难以适应社会。

现在我的孩子已经大学,我感觉在很多方面我做的都不够,比如对孩子“五事”教育,太欠缺。好在,孩子与我们的连接紧密,我们还可以在孩子大学时期施加好的影响,让孩子在人格和能力上更好的完善自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