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陪伴人生
记得我六七岁的时候,和妹妹一起跟着姑姑第一次来到了县城,出门前妈妈给了我们每人五块钱,让我们买点自己喜欢的东西。也不记得是姑姑的安排,还是我们自己的意愿,我们来到了新华书店。面对着一屋子的书,我仿佛走进了一个富饶的新世界。五块钱刚好可以买一本小人书,至今我仍记得我买的是关于孙悟空找妈妈的绘本。这本书应该保存到了我读初中的时候。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本书,从此我走入了书中的世界。
我叔叔喜欢看武侠小说,所以在三四年级的时候我把金庸、古龙、梁羽生的书看了个遍。在五年级的时候,叔叔不知从哪里借来了《平凡的世界》,厚厚的密密麻麻的一大本,我也一口气读完了。当时并没有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直到参加工作后,偶然再翻起这本书,才发觉主人公在困境中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精神早已在我当时年幼的心理埋下了种子,指引着我今后人生的方向。
到了读初中的时候,图书室的老师知道我爱看书,特别允许我可以自由出入图书室,也不限制我借书的本数。《雾都孤儿》、《基督山伯爵》等世界名著就是在这个时候看完的。
直到上了高中,因为学校没有图书馆,以及学业繁重,我便停止了大量阅读课外书籍。这个时候,逛书店,买杂志成为了我周末主要的休闲生活。《读者》、《意林》等摆满了我寝室的床头,室友们想看书了,第一反应都是来找我借。
等上了大学,自由的时间忽然又多了起来,于是,我又一头扎进图书馆了。这个时候看的是现代和当代的名家名篇,比如莫言、三毛、余秋雨等。
后来毕业参加了工作,看书的时间逐步减少,喜欢看的书的风格也发生了改变。回想工作这十几年来,我最爱看的应该是季羡林的散文选了。大师的金句朴实无华,平易近人,娓娓道来,充满了生活的智慧和美感,经典隽永。
有了孩子以后,毫无疑问,我看得最多的就是陪孩子们一起看的绘本了。似乎我又重走了一遍童年,弥补了小时候没看到的这些多姿的色彩和有趣的故事。孩子们成长着,家里的书柜也在成长着。为孩子们买书的步伐没有停止过,我大概是想为你们打下精神世界的江山吧!
每每看到孩子们稚嫩的脸庞挨着散发淡淡香味的书籍,我不禁感慨,这是多么美好的一幕。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书可以;眼睛到不了的地方,书可以。即使工作繁忙、压力重大、生活琐碎,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点亮一盏台灯,翻开一本书,享受书中世界的旅程和精神大餐。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阅读,不为前程,不为功名,只为愉悦自己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