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之刃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喝啤酒上了。 ——厚伟
每当听到我的好朋友厚伟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起这句话,我就会开怀大笑。这既是对天才的赞叹与仰慕,也是对平凡自己的调侃。
是啊,天才真的是天纵英才啊,哪里会是什么后天努力的结果呢,普通人即使把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也难以企及吧。
难道后天努力真得效果低微或者干脆没有效果吗?
事实真的如此吗?
先探寻一下天才这个概念。
天才不会是圆周率背下几万位的记忆高手,不会是操纵起重机开啤酒瓶盖儿的超凡技工,而是做出了不一样东西的人,那些在各个领域具有非凡创造力,做出了惊人创新的家伙才是天才。
天才之刃划向未知世界,向人们展示无穷的奥秘,而不去雕琢前人早已涉足的已知世界。
创造力是天才的核心。事实上,只有创造力才会成为天才的标志。
按照创造力研究学者的观点,创造力是一种提出或产出具有新颖性(即独创性和新异性等)和适切性(即有用的、适合特定需要的)的工作成果的能力(Lubart,1994;Ochse,1990;Sternberg,1988a;Sternberg& Lubart,1991、1995、1996)。创造力是一个范围广泛的话题,在许多问题上对个体和社会都十分重要。个体与创造力相关,体现在诸如解决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的时候;对于全社会来说,创造力可以导致新的科学发现、新的艺术革命、新的技术发明和新的社会规划。创造力对于社会经济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因为,新产品和新的服务方式会创造就业机会。而且,为了保持必要的竞争力以适应环境变化的需要,无论是个体、组织还是社会都需要创造力。
天才不仅存在于科学创新、文学和艺术领域,商业、政治和军事领域一样需要并广泛需要着天才。如果想挑选一个最好的政治家、小说家、艺术家、企业家或首席执行官(CEO),那么一定要挑选一个具有创造力的人。事实上,现如今,人们在挑选首席执行官时,不仅要看他是不是个讨人喜欢的人,也不仅要看他的记忆力或学习的能力,更要看他如何创造性地使整个公司运转良好。
甚至在宗教神话体系中,绝对的创造力被视为神才能拥有的力量。造物主创造了万物,作为造物的人类通过分享神的荣耀而具有创造力。这方面有学者给出了证实。学者们都认为早期西方有关创造力的概念是《创世纪》(Genesis)中关于创始(Creation)的圣经故事。自此有了工匠遵从上帝的意思在地球上造物的理念(Boorstin,1992;Nahn,1956),人类因而具有神性的一部分。波尔斯丁(Boorstin,1992)写道:《圣约》(the Covenant)是人们意识到自己具有创造能力的里程碑。这说明,通过对造物主(Creator)及其创始的信仰,人们组成了一个社会。他们通过自己的血缘关系、分享上帝的品质、挚友以及与造物主——上帝的自愿关系来肯定自身的创造能力。
创造力是人类思维活动的一部分,我们的思维活动都来源于我们的思考器官——大脑,因而脑科学、认知生命科学对创造力和天才的研究具有基础性意义,创造力有着天然的生物学因素基础,但是尽管目前的分子生物学已经还原到具体大分子如何在器官中发挥作用的地步,而由于思考器官的的复杂性,彻底还原思维活动的本质目前还远远不成熟。
人的思维系统是一个黑箱,外部信息的输入经过思维系统的加工而产生输出,创造力属于从输入到输出的整个过程,因而不能仅仅研究“黑箱”本身。
创造力是一种极为珍贵的特性。这可能是因为它是多种特性共同作用的结果(例如,智力、毅力、不受定势影响的能力和用特殊方法思考的能力)。这些特点并非十分鲜见,但是要在同一个人身上找到所有这些特点却很不寻常。所有这些特性都有其生物学基础。
一个创造性的想法就是那种既独特又能适用于其环境的想法。创造性的产品似乎总是由已有的心理要素经过创新组合而成。对此,诸多伟人有着精彩的概括论述。
如庞加莱(1913)所指出的:“创造就是把那些有用的相关联的因素用新的结合方式联系到一起。”他还进一步指出:“创造性的想法向我们揭示了那些众所周知的却被错误地认为相互无关的事实之间有意想不到的联系。”
所以,创造力包括了对先前没有联系的心理因素间进行的类推。在语言水平上,创造力包括了像“A 像B”这种新奇的说法或是有关A 的新鲜的修饰法等,雨果认为“我爬过痛苦的楼梯”比说“我爬过陡峭的楼梯”更有创造性。在这一水平上,诗歌与科学技术的唯一真正的差别在于从这样的类比所得到的是什么。诗人写诗。科技人员制造机器。迈可科马克(McCormack)发明收割机的灵感来源于谷物像头发。迈可科马克当然不是诗人,他的理由是既然剪刀可以剪头发,就应该有类似剪刀的东西可以割谷子。
科学和艺术灵感间在形式上的相似性反映在关于创造性灵感的自我描述的相似性上。无论是科学家还是艺术家,他们的新奇想法都不是来自单凭理性的推理。
盖斯林(Ghiselin,1952)通过研究总结出“仅仅通过一系列单纯而又机械的计算来产生灵感几乎是不可能的”。除了非智力这一特点以外,创造力还被认为是自动的和不依赖于努力的。例如,作曲对于莫扎特来说相当容易,因为就他而言,这仅仅是把在脑海里“听”到的旋律记录下来。在文学创作中也一样。很多大作家说,他们是通过记录脑海中可听见的声音的心智图像或描述脑海中视觉的心智图像来进行创作的。布莱克(Blake,1803/1906)的评论也没有特别不寻常之处:“我写的这首诗来源于即兴的听写,没有预先沉思,一次就写12、20 或30 行,有时甚至是违反我的意愿的。”虽然科学家是与抽象概念打交道的,但他们的创造性观念常常来源于自发的心智图像。有这样一个例子,凯库勒(Kekulé)就是因为梦到蛇咬着自己的尾巴而发现了苯环(Ghiselin,1952)。
创造力离不开充足的高质量信息输入,今天可以被理解为良好的教育准备和知识输入。越是极端的天才,在领域中的良好准备就越显得重要。
尽管正规的学校教育在伟大创造者生活中的重要性一直有争议,但是良好的预备教育显然对天才的产生是必要条件。有一些人(像爱因斯坦和皮亚杰)声称,正规的学校教育对他们的发展是一种诅咒,而其他人(像达尔文)则发现了学校教育中积极的一面,即它能提供一个良好的学术环境而不是特定的班级或课程要求。还有一些人赞同到学校去接受教育,特别是青春期或这个时期以后,学校教育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并把他们引向创造性的归宿(见Cox,Daniel,& Boston,1985)。显然,成为一名明星学生并不是成就伟大创造性事业的前提。在学校表现良好的重要性,因领域和个人而异。例如,弗洛伊德是一名杰出的学生,但爱因斯坦却不是。在艺术领域和那些以个人、社会和精神特点为中心的领域中,个人在学校中的成绩就没有像在科学领域那样来得重要(Gardner,1993;Simonton,1984、1988)。
如果在专业或学科范围之内所需的特定的准备教育有别于学校教育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做出一个一般的教育,说适当的预备教育非常关键。这种预备教育所必须采取的形式因领域和个人而有异;事实上,对那些教育者而言,他们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如何为学生提供正确的预备教育。而正确的预备教育正是天才第一步。
良师益友是预备教育的一个方面,常常在伟大创造力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特别是在科学上,来自一个更有经验的资深人员的指导和支持对一些最著名的创造者的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力(Cox,Daniel,& Boston,1985;Piirto,1992)。视觉艺术中的学徒制也已成为一种持久的传统,这对一个伟大艺术家的技能发展几乎总是很关键(Csikszentmihalyi,1988a、1988b、1990;Getzels & Csikszentmihalyi,1976)。
天才是自身努力,天赋与外部环境三位一体共同创造的,并不能完全归之于天赋。
“天才第一步,以相信自己是天才开始,以相信自己一无所知结束。”
天才之刃,始于厚重,精于锋利,成于无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