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年轻人,饮水思源。(1)
人,不能忘本。
人,要饮水思源。
人,总要记得自己是从哪里来的。
有生之年,应该回老家(祖籍)看一看,也应该多陪陪老人家。
1个月前,我大姨走了。
1年前,教会的高钦老爷爷走了。
5年前,我爷爷走了。
10年前,我外公走了。
29年前,我奶奶走了。
也许我是个怀旧的人吧,或许说我已经看透了人生。虽然我很喜欢讲话,但是每当我到老人家面前,我就成为了他们忠实听众。很多人不喜欢听老人家说话,因为他们老是旧事重提,老掉牙的事却日复一日的一直重复着。我喜欢听老人讲故事,因为他们说的是“一生之中仅存的回忆”,历史课本没有写,外面也听不到的故事,他们却一直重复着。我爷爷健在的时候,时常说起他年少时在中国充军,之后漂洋过海,唐山到南洋,在马来亚创办华校,发起创办雪隆同安会馆,遭遇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鬼子占领马来亚的时代等等。
所幸,有生之年,我回到了爷爷出生的地方,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寻根之旅”,认回了一群同姓的亲戚。我在翻阅族谱时,看到了自己的名字,很是兴奋!继续往上查考,看到了父亲,爷爷,曾祖父和高祖父的名字。哇~其实,朋友当中很多人连自己爷爷奶奶的名字都不懂,我说的不会是你吧?
或许你会想,上面写的人当中,只有陈高钦老爷爷跟我没有血缘关系是吧。每次去教会,我都会半蹲在他的椅子旁边,一边握着他老人家的手很久,一边聊天。我依稀记得,跟他第一次见面后,当天他跟我说:“我觉得我开始走好运了,居然有人陪我这个老人吃饭、聊天、下棋,耶稣真的是派了天使来给我。”每当想到这一幕,我就非常感动,也赞美主,原来在别人眼里,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其实对他们来说是不小的事啊。
不论内外,都是自家人,留着一样的血,血浓于水。但是有一种传统思想是,嫁出去的女儿如泼出去的水,很多东西也传男不传女,这些话不是没有道理,因而族谱的记载只有男儿和媳妇,没有记录女儿。所以老一辈的思想比较传统,都是是“内”,即族谱记载内人,内孙。
话说回来,以科学的角度也没错,DNA里面XY染色体是男的,女性是XX。让我解释一下你就明白了。
我XY跟我老婆XX,生了儿子XY,儿子的XY一定是我的Y。所以儿子生男孙XY,Y一定是我的儿子的Y,逻辑来说也就是我的Y。
我XY跟我老婆XX,生了女儿XX,女儿的XX其中一条是我X的加我老婆的X。女儿生男孙XY,Y一定是他老爸,但是X可能是我的,也可能是我老婆的。
故此,世世代代的“稳定遗传”通常只会出现在男性,因为Y染色体。
我们华人(中国人)的姓至少透露一点祖先的信息。比方说我姓康,我爸姓康,我爷爷姓康。知道我们都是姓康的祖先的后代,容易认祖归宗。我们身边的友族同胞的名字则是用爸爸的名当做姓氏,其实很难往上查考。
这个观念在老一辈的中国人来说,至关重要,也是保留传统思想的重要部分。到了一胎制的80年代,尤其明显,生了女儿要嘛打掉,要嘛送人,准备生第二个,就是要儿子,极少家庭会选择留下女儿。
看回马来西亚,其实也不相上下,虽然没有打掉或者送人,但都非常期盼有儿子传宗接代。若生了第一胎女儿,取名招娣,然后老二叫来娣,老三叫熙娣,老四叫逢娣,老五叫迎娣,就这样一生就生了5个女儿。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故事呢?
其实,我写这篇的目的只是要提醒大家,人生漫漫,岁月匆匆,饮水思源,珍惜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