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品与人品
几个文友谈起一个H作家刚完成一部报告文学集,出版不久,市文联和作协组织了一次创作座谈会。原计划通知参加会议的本市有名气作家,一个都没有到场,从省上邀请了一位作家兼编辑,发言以批评为主。座谈会不欢而散,这位作家出门开骂,消息在当地文坛如烟班散开。
一位年轻的参加座谈会并发言的写者说,大家太在乎作者的人品了。听到此,不由想起平日里圈内对H作家作品与人品的反复说道。
文学创作不能脱离生活。H作家出版了几部小说,都可谓以自己生活经历为蓝本。这是熟悉他人生轨迹的人的共识。几部小说,从创作角度讲,艺术水平成阶梯式提高,而且有些题材可谓比较珍贵,或有收藏价值,值得研评。特别是最新报告文学集,按文友谈,很接地气,真实反映农村不同群体生活感情等方面的现状。由于没有读此作品,听后有想一读的愿望。
读作品联系作者,成为读者惯例。拿到一本书,首先了解作者是何种人,代表作是什么,创作风格及生活状况怎样,这些避免不了的常识,大家都懂。一个不到百万人的城市,搞文学创作的知名作家,每年都有亮相于全市人民面前的机会。签名售书、重点采风、文艺活动等在电视报纸微信反复播放刊登。电子信息社会,稍有点名气都会像玻璃人出现于公众面前。
生活背景的单一和不变,造成知情人的不变。人品如何,早有定性。加之,台上反对文人相轻,现实中消失不了文人间的妒忌,甚至攻击不团结。H作家很有个性,众人面前信口开河,喜怒哀乐淋漓尽致,生活上不拘小节,常刹不住口舌是非。多人集聚,不讲细节,批评与争论混淆,时常搞得下不来台,得罪人于顷刻间。一个偷拿瓷器的事件成为硬伤,于是乎人人皆知其脾气坏,自我感觉特好,好为人师又口无遮拦,久而久之,落下个表面上对其说敬语,背过身对其大加妄议。论之有才,人品一般。
自古至今,不乏有大家评说文品与人品。历朝历代,人才济济。有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相一致的。也有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相背离的。言为心声,文如其人,只是我们美好的愿景。不能因为文人无行就否定其创作成就,漠视其作品。但也不能因为有文学成就而将无行者的缺点掩盖起来。故意不去参加H作家作品座谈会的作家或文艺工作者,早应当摒弃旧文人所具有的狭隘,坦诚相待每一个同行者。辩证看待作品与人品的关系,实事求是地对待付出脑力劳动的每一位作者,既要唱响主旋律,也张扬出个性,营造宽容人性化的创作氛围。作家是一个地区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珍惜爱护自己和他人,才能共同进步,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文学作品,为社会进步,经济繁荣奠定灵魂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