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散文想法

《菊与刀》读中感

2019-10-02  本文已影响0人  蹈和

近日略烦,故浅读无用之书。遨游于另一方小天地,未免不是卸去疲惫的好方法。

这本书好像是去年此时凑单购买的,封面实让人无感,名字也是平平无奇,加上很久之前掠过一两章书评,印象一般,就搁置很久了。

思考着应该是拿一本读物,又暂时不想那么耗费精神,所以兜兜转转的昨天才开始看这本书。

翻开来着实就很惊艳,我向来没有直接看目录的好习惯,都是按顺序读起,看到译者说的时候,就觉得,这是本好书无疑了。

剧透倒是不剧透了,先在这里安利一下这本书,后面就随着想说的写写。

书中有两句话是:“一名学者越是在表面上把他的观察力分散到经济、性和宗教以及婴孩抚养的领域,他就越能跟踪他所研究的那个社会中发生的事情,越能在生活的任何领域提出有益的假说,并得到有利的数据,任何一个民族无论是用政治,经济还是伦理的术语提出要求,他都能进行观察,他还会观察人们的表达习惯和思维方式,这些东西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学的。”

另一句话是“当人们太注意防护自己的生活方式,以至于对他们而言,那种方式似乎就是世上唯一的解决的方式时。比较文化也不可能繁荣,这样的人永远不会知道,对其他生活方式越了解,他们就越爱自己的文化,他们让自己断然放弃那令人愉悦,而且丰富的经历,她们是如此防备,以至于只有一种选择,即要求其他国家接纳他们特有的解决方法”

其实研究是这样,民族是这样,专业是这样,人也是一样。

书中又说到,虽然因为是特殊时期,失去最有力的实地考察这一项资料来源。但是,作者同样认为,与普通日本人交流,从小事出发去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未必不能抓住他们的本质。

《老子》: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最基本环境中的预先置入学习的思维和价值观,是会影响到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

就好像管窥未必不能抓住全貌的特征一样,如果能够在细微之处发掘背后的价值观或者思考点,理解一些事物也是顺其自然的事情。

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

不知怎么就突然想到了这句话。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